老樓西面的工房,都是動亂之后,張代表在的時候建的,還算比較新,姚遠就都給了美美,讓她組織生產礦機新的產品。
老樓東面這些工房,原本沒有打算再利用。要等著美美的新產品成功了,賣出錢來,有錢的時候,擴大再生產,拆了建造新的生產基地。結果姚遠把工人們組織起來,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決吃飯問題,就商量出不少的新點子來。這些工房當中還能湊合著用的,就被整修起來,又弄出不少生產車間來。
美美那邊,姚遠的意思是先按照美美的主意來,搞現代化的管理,暫時不和東面他領導著的這些舊車間摻合。等他們在這邊,把他想的這些新管理辦法試驗成熟了,再一點點地向美美那邊滲透。
張代表同意姚遠的意見。美美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小丫頭做事執著堅毅,雷厲風行,足可獨立擔當一面。
如今,美美也已經三十五六了,再不是當年那個小丫頭了。
張代表從老樓出來,就直接往右拐,去看那些舊工房里的生產情況。
沒來之前,他就和姚遠商量了,他先以姚遠聘請來的顧問的名義工作,等了解一段時間的具體情況之后,再和姚遠商量,怎么把職工們組織起來的辦法。
這個車工工房,是五十年代建的,那種老式的蘇式建筑,灰磚斜頂。屋脊上面,又加一溜半人高的通風窗口,木質的。窗口上原先是有玻璃的,窗子和窗框中間有軸,需要通風的時候,可以把窗子底部往外推,窗子就以軸為中心旋轉一個角度,由垂直變為橫向,工房內就可以和外面通風了。
經歷了這許多年,大部分的窗子已經沒了玻璃,許多的窗子和窗框也已經損壞,只剩了一個框架。
冬天到了,天氣冷了,工房上面有這么大的口子,工房里太冷。修繕工房的時候,就買些塑料布,把上面大部分的窗口都封死,只間隔著留了幾個還有窗子的,用來通氣。
工房內部原來是有暖氣設施的,那種老式的生鐵暖氣包,也是礦機鑄造車間自己生產的,沿墻安裝著。
張建國承包礦機的時候,正趕上生鐵值錢。張建國就讓人把所有工房的生鐵暖氣包外加暖氣管道,都拆下來賣了廢鐵。
如今,所有工房里,都沒了暖氣設施。
張代表走進車工工房的時候,剛剛過了八點鐘的上班時間。
以往的時候,工人們有十五分鐘的準備時間,八點上班,八點十五以后,才陸續進入自己的崗位,開動機床干活。
張代表走進來的時候,工房里已經機器轟鳴了。大部分的工人,已經在崗位上,緊張地開始工作了。
工人都有了崗位之后,姚遠還是實行了美美制衣的定崗和計件工資制度。不按勞分配,會影響職工的積極性。
所有計時定崗工人的工資,采用系數計算的辦法。系數標準,則是所有計件工人工資的平均數。
也就是說,一個月下來,所有職工的工資,都是浮動的。能拿多少,要看整個工段創造的利潤多少。定時崗位職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員的工資,都化解成不同的系數。
與美美制衣不同的是,這個系數,不是由資方制定,而是由所有職工代表集體討論產生的。期間為把所有計時崗位的工資系數確定下來,也是經過了職工激烈的討論。
比如管理人員的系數,車間主任和副主任,工段長和調度、統計。一線工人們不干這些工作,不知道他們的付出與辛苦,定高了他們不同意。可定低了,這些管理人員也不同意。他們操心受累,其實比一線生產工人累多了,心累和體力勞動累還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