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干過檢驗,對這個工作還算熟悉,是和幾個人一起競爭,憑著自己本事得到的這個職位。”
張代表對這個競爭上崗挺感興趣,他沒聽說過,就跟李春田打聽,競爭上崗的事情。
李春田這一講可不得了,好多東西張代表都是第一次聽說,根本不明白。比如這個崗位招聘,崗位工資,雙向管理,幾乎所有的管理制度,都和礦機過去不一樣了。
李春田只得一項項解釋給他聽,這時間就耽誤大了。好在李春田是組長,不用親自下生產車間動手工作,不然還真耽誤了他的事了。
即便是這樣,張代表也沒全鬧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怕呆的時候長了,耽誤李春田的事,就沒好意思仔細追問。
他打算先回自己辦公室,讓人給他找來姚遠接管礦機以后,所有新制定的規章制度,自己先研究透了再說。
但李春田的話他還是記住了,并進行了適當的總結。
一個,是說現在的確得憑本事吃飯了。從干部到工人,手里沒兩下,在崗位上耽誤事,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憑本事吃飯這一點,倒有些像李春田剛入廠那個時代。所以,李春田現在心里,倒是真的對姚遠沒什么怨氣了。
他自己心里明白,過去他混到副處的位置上,不是靠本事,而是靠關系和熬年限。他真正的本事,就是用尺子,卡質量。
在副處的位置上也沒白干。雖然機關里勾心斗角那一套用不上了,可多年鍛煉出來的文字功底和組織能力,讓他干這個質量組長游刃有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樣他就很知足了。
他唯一感覺和剛入廠那個年代不同的是,壓力比以前大多了。過去是只管好好干就行,干錯了還有機會改正。
現在不行了,干錯了要扣績效分,罰款。整個質量小組無論哪一方面出了問題,他都要擔責任。工作不達標,就要被別人替換掉。
而且,現在每檢出一件廢品,都要牽扯到出這件廢品的操作工的切身利益,必須得小心謹慎,出錯了人家操作工也不答應。
更要命的是,介于能用和不能用之間的那些殘次產品,就得真正考驗他這個組長的經驗和處事能力了。
放過去,到客戶那里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了,會影響企業聲譽,這個問題是現在的管理層最重視的問題。問題出在廠內還好解決,出在客戶那里,處罰就要相對嚴重很多。
所以,做為質量負責人來說,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疑似從重。產品只要有瑕疵,直接報廢。
但這樣就會影響合格率,增加生產成本。機加行業本來利潤就很低,廢品率上去了,大家工資就都會受影響。
關鍵車間那邊還有更高級別的質量監督。一個工段廢品率過高,車間質量監督就會過問,對廢品進行二次檢驗。一旦發現他把可以出廠的殘次品也當做廢品處理,他還是要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