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主任的話,使得大家又沉悶起來,許久再沒有人出聲。
最終,還是馬友寶先說話:“張書記這個話,就讓我想起當年來了。當年咱礦機還真就是這樣,跟部隊上似的,大家都是階級兄弟。一個人遇上事兒了,單位上所有的同志都幫忙。師傅就跟自己爹媽一樣,不光教你技術,還在生活上照顧你。禮拜天家里包頓餃子,都把徒弟叫著,一起去吃。
要是咱礦機再能恢復成以前那樣,還真就倒不了。我覺著啊,姚總這個想法對。想法對是對,可總得有人帶頭來干。
這么著,這個頭,就由咱們這些人來帶。小劉這個事兒,咱們應該帶頭捐款。剛才老林說,他不要這個月工資了,都給小劉,我也把這月工資捐了!
可是,就算這樣,咱也不應該開除他。張主任剛才說了,這戰場上的逃兵咱都能挽救,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為啥就不能給小劉一次機會呢?張主任說,咱們是階級兄弟,得互相幫助,咱們再幫他一次,挽救他一次,為什么就不可以?”
董云接話說:“不是不可以,是違反管理規定。咱們制定這些管理制度,就得遵循它。如果因人而異,不一碗水端平,將來再有像小劉這樣的事情發生,咱們怎么辦?開了先例,就沒法再去管別人。那樣的話,咱們的管理制度,還有什么用處?”
林清華就又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過去礦機怎么完的?就是有法不依,干部說了算,想怎樣就怎樣。結果就是干部的話變了制度,制定的制度反倒變了擺設。這樣下去,最終就導致了偌大個礦機,成了無法可依,干部想干啥就干啥的地方,不垮掉天理不容!
如果我們今天再去步這個后塵,有法不依,原來的礦機,就是前車之鑒!同情心誰都有,可法不容情!我希望張主任和馬經理,首先要考慮這一點,我們到底是要制度還是要人情?”
林清華的話,擲地有聲,也很有道理,一時大家還很難反駁。
過了好一會兒,張主任才說:“制度必須要,這個沒什么可說的。可是,我們制定制度,也不能不考慮階級感情。把小劉就這樣從我們這個大家庭里趕出去,不管他的死活,這個肯定不合理。
我看這個開除職工的制度,完全可以再加上一條,往后開除職工,要經過管委會討論,像小劉這樣,有可原諒情節的,經管委會和相關生產干部討論,形成一致意見的,可以緩期執行開除,給個留用觀察的期限,這不就把人情給加進去了嗎?”
小劉平時干活還是很積極的,生產干部們對他還算滿意,也不是不同情他現在的境遇。大家爭論的焦點也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圍繞著該不該破壞制度的問題。
這些干部們,都經歷過礦機的由盛轉衰,這里面真正的原因,基本心里都清楚。
到這個時候,做為林清華和董云這樣,過去做過干部,也參與了破壞制度的,現在卻極力維護制度。從這一點上也不難看出,他們也是在實心實意地為了礦機,不想再讓這個幾乎就要看到希望的老大難工廠,再次重蹈覆轍。
他們也想即不違反制度又可以幫到小劉,既然張主任提出來要修改制度,他們也不說什么了。
修改制度,得姚總同意才行啊。你張主任是姚總他干爹,當然你說修改,你去找姚總好了。
張主任還真就去找姚遠了。
美美那邊的大型機械樣品,已經接近完工了。越是這個時候,就越得小心謹慎,越得顧及到所有的細節。
姚遠沉不住氣,這幾天就都泡在美美那邊的組裝車間里了。他得親眼看著,自己用來拯救礦機的這個產品,從組裝線上走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