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時代,企業只知道生產,沒有營銷意識,等于是瘸著一條腿走路。一旦面臨經濟大潮,被淘汰掉是必然的。
到了這個時代,幸存下來的企業,又開始走向反面,一味只重視營銷,而忽略了對生產管理和產品質量的重視。
當他們發現自己的產品從供不應求變得無人問津的時候,還是不能正確認識經濟規律,一味只在營銷上做文章,甚至因此變的不擇手段。
但這樣的方式,仍舊避免不了企業最終走向末路。
好多九十年代熟悉的品牌和大型企業不見了,歸罪于經濟大環境,或者歸罪于國家資金支持與否,都是過于偏激的言論。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于企業自身的生命力不長久。
姚遠有著對上一世的深刻反思,又有著這一世豐富的實踐經驗,就避免了這些問題的發生。
這是他的金手指。
他沒有指望任何外來資金的支持,生產上不斷總結和改進管理經驗,變完全西化的管理,為更適合國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控制管理成本和產品質量。
營銷上,他更重視整個營銷體系的建設,而不完全依賴于銷售人員的個人能力。
情報調研部,資料室,廣告策劃部,公關部,等等圍繞著銷售的后勤輔助部門,從一開始就籌措健全,他打的是一場立體銷售戰略,更容易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另外,他更重視現代科技的研發。生產一代,研發一代,搜集資料,幻想更先進的一代。居安思危,這一點上,他算是學的比較精明了,這就為企業增加了后勁,延長了企業的生命力。
一九九四年,礦機終于擁有了自己的真空熱處理設備,這意味著礦機再一次真正復興了。
四十二歲的姚遠,擁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意識和獨立的經營管理理念,他在考慮擴大整個礦機的布局了。
礦機姚虎夫婦原有的創業布局,已經不夠他折騰的了。地方太小了,只一個大型工程機械基地,就容納不開了。
在積累了一定資金,還清了貸款之后,姚遠再一次開始借貸。這一次,就不是一兩個億那么簡單了。
他要改礦山機械廠為礦山機械集團,而美美的大型工程機械生產部門,也將變為礦山機械集團下屬的一個公司——大型工程機械公司,總經理由蔣衛東擔任。姜美美將成為礦山機械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就是后來所說的CEO。
大型工程機械公司將占據過去整個礦機的主廠區,推倒所有的舊生產車間,劃分機加區、組裝區、原材料儲備區、倉儲區、產品展區等區域,真正成為一個大型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員工將達到一萬余人。
另外,另行購買土地,成立直屬的產品研發基地。這個研發基地,將不再屬于礦山機械集團,而直屬于大廈集團,組合所有姚遠產業過去的研發機構,做為其產業的核心機構,直接聽命于姚遠。基地的總負責人,還是丁群,仍舊要采用三結合的領導班子。
因生產大型工程機械,研發真空熱處理設備建立的制造車間,將以此為基礎,形成另一個獨立產業,真空熱處理設備公司。根據不同用途,豐富真空熱處理設備的型號和功能,形成系列,產品將行銷各地,徹底改善國家的熱處理工藝落后的現狀。
礦山機械集團還下設微電機制造公司,整體研發制造系列微進給電機和配套控制系統,廣泛用于不久后出現的自動化機加機床、紡織設備以及自動化礦山設備、建材設備,等等。
另外,姚遠還打算讓鑄造車間保留下來,引進更先進的樹脂砂造型生產線,成立一個大型鑄造公司,為他所有的企業提供配套鑄件的同時,兼對外出售鑄造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