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為重點單位的軋鋼廠,盡管糧食配給有限,但還是會盡力保障一線工人的定量供應。
然而,賈家的日子過得艱難,由于他們是農村戶口,配給量遠遠不足。
特別是在對鴿子市的嚴格管控下,購買糧食變得更加困難,而賈家目前有五口人需要養活。
賈東旭的高薪也無法彌補家庭糧食短缺的問題,如果沒有易中海的援助,他們家可能真的會陷入饑餓。
對此,賈東旭深感憂慮,他無法忍受讓母親、妻子和孩子們挨餓。
因此,他不得不盡量減少自己的食物攝入,午餐在廠里的食堂解決,早餐和晚餐則盡量省略。
在這個時期,一般家庭一天只吃兩餐,甚至一餐。
易中海覺得這種方法不可持續,于是他又將目光轉向何雨柱,但吸取上次的教訓,他決定先私下里提出請求。
然而,他自己去不合適,于是他先去找了劉海中。
“老劉,賈家現在日子艱難,全家人依賴賈東旭的定量生活。
“我已經支援了一些,但還是不夠。
“易中海解釋道。
劉海中驚訝:“老易,你不會還想找何雨柱幫忙吧?才過了幾個月而已。
易中海點頭:“這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吧?”
“至于這么夸張嗎?”劉海中皺眉,“你們倆的定量都沒少,你一個月支援十斤玉米面還不夠?”
劉海中對此有些不情愿,畢竟上次他出盡了風頭,丟了臉面。
“賈東旭現在瘦了不少,上有老下有小,他怎能忍心讓家人挨餓?”易中海強調,“我們大院要是出現餓死人的事,那可是大事。
劉海中想了想:“這事倒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說服閻埠貴。
“單靠我們倆肯定不夠,這次得三位大爺一起行動!”易中海站起來,徑直走向前院。
要說服閻埠貴并非易事,畢竟閻家可能并不缺糧食。
盡管人口眾多,但他們都是城里戶口,每個人都有固定的配給。
即使配給再少,一家人的總量也不容忽視。
而且閻埠貴每月都會用精細糧食換取粗糧。
即便在災荒年間,每個家庭的情況各異,總有人相對富裕,更傾向于食用精細糧食。
來到閻埠貴家,易中海敲門后開門說:“老閻,賈家現在真的難以維系生活了。
閻埠貴一聽就明白,易中海又有麻煩了,便回應:“老易,現在大家都過得不容易。
“我知道,但賈家除了賈東旭,其他人都是農村戶口,你也清楚的。
“易中海接著說,“這又能怪誰呢?賈張氏當初為了下鄉的土地不愿轉為城市戶口,秦淮茹嫁進來后,她依然沒同意。
“后來戶口不能再隨意更改,他們家就慌了,現在配給不足,也不能怪別人。
“閻埠貴補充道。
易中海內心無奈,但賈張氏不就是為了那幾畝地嗎?她進城后,那片土地就交給她的娘家耕種,后來成立生產隊、公社,按工分分配糧食。
“不說這些了,現在說也沒用。
他們家糧食不夠,難道真要眼睜睜看著有人餓死?”易中海嚴肅地說。
“我每個月也只能拿出十斤玉米面,這樣下去怎么行?”
“如果真的餓死了人,我們怎么向街道交待呢?””到時候,我們三個老大都會受到責罰的。
“閻埠貴眉頭緊鎖,這個問題確實難以啟齒,而易中海的目標顯然還是何雨柱。
“那你打算怎么做?”閻埠貴問道。
易中海回答道:“我打算召開全體大會,大家集思廣益,有多的就多捐,少的就少捐。
“”等到災荒過去就好,關鍵是確保沒有人挨餓。
易中海這次不再直接針對何雨柱,因為他知道這不切實際,鑒于之前的教訓,他現在首要關注的是賈東旭家。
他必須確保賈家能有飯吃,而且這是他對賈家的恩惠,持續不斷地給予幫助才是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