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晚上回家,文麗批改作業,何雨水學習,姑嫂兩人共同生活,但無人做飯。
直到何雨柱下班回家,或是帶回飯盒,只是現在的飯盒少了,何雨柱大部分時間都能按時回家。
如今是時期,找何雨柱幫忙的人少了,連工廠也不例外。
看著何雨柱家似乎也開始面臨困難,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活并不匱乏,比如每天都有雞蛋補充營養,可以簡單烹飪,如煮蛋或蒸蛋糕,味道清淡。
何雨柱在外炒菜以蔬菜為主,加些花生油提香,但花生油不如豬油香濃。
肉類食物不少,但他盡量控制分量,以免滿院子都是肉味。
在這個年代,肉類供應緊張,他常做白切雞或口水雞,僅配以簡單的蘸料。
每周在文家做一頓豐盛的大餐,雖然缺少豬肉,但其他肉類和油水都不缺。
晚上,何雨柱準時下班,騎自行車比易中海等人更快到家。
接著他開始做飯,饅頭、蔬菜和地窖里的咸菜一并準備,一家人共享晚餐。
此時,院子里上班的人陸續回來,多數人家有人在家,直接回來吃飯。
晚餐后,易中海、劉海中和閻埠貴三人召集全院大會。
除了易中海,劉海中和閻埠貴家人口眾多,孩子也多。
今天劉海中有特定的目的,他答應易中海不只是為了風光,而是他的大兒子劉光齊即將結婚。
劉光齊是他最疼愛的兒子,婚禮自然不能馬虎。
然而他們家只有后面的廂房,住人空間有限。
因此,他們打算在外面租間房子供婚禮使用,同時籌備酒席也是一大難題。
最多也不過擺設兩桌酒席,但這兩桌絕不能寒酸,同時劉光齊結婚所需的物資也不能少,還得算上縫紉機、自行車等物件。
劉海中這次愿意與易中海合作,也是想借此機會了解何雨柱家的真實狀況,看看他們是否還有余力,以便日后自己也能有所準備。
他心中如此盤算,但易中海對此毫不知情。
劉海中原本打算找何雨柱,這是劉光齊的主意,現在正好借著易中海提議的全院大會來觀察。
人員很快聚齊,時值五月,氣候適中。
“今天召開全院大會,主要目標是為了援助賈家!”劉海中率先發言,以免錯過討論,“此事由咱們院的大爺來詳述。
易中海開口道:“賈家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他們家中只有賈東旭一人持有城市戶口,但目前有五口人居住。
“他的定量配給有限,加上他身為工廠一線工人,食物不足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效率。
“咱們大院素來互相幫助,尊老愛幼,甚至去年還被評為街道的模范單位。
“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共同度過難關。
“今天,讓我們看看哪戶人家富裕,每月捐贈些糧食給賈家。
我先倡議,每月捐贈十斤玉米面!”
“謝謝一大爺!”賈東旭連忙表示感謝。
這十斤原本是易中海借給賈東旭的,如今變成自愿捐贈,無需歸還,賈東旭自然心存感激。
此外,易中海還鼓勵全院其他人也進行捐贈。
聽到此,劉海中接著說:“我是二大爺,但家中人口眾多,且都是壯勞力,我每月捐贈五斤,直到災情結束。
閻埠貴明白自己也難以置身事外,“我家的情況更為艱難,沒有重體力活可做,定量減少得太多。
但作為三大爺,我每月捐贈一斤玉米面。
于是,三位大爺總共捐贈了十六斤,相當于一個月的份額。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糧食,而非金錢啊!
在年代,捐糧之舉實在讓人糾結。
易中海看出大家的困擾,于是補充道:“咱們大院是模范,作為模范,我們應當表現出應有的擔當。
這是榮耀的事情,而且要量力而行。
“即使家中能省下幾兩、半斤糧食也是好的,況且災難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