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股股價不斷攀升,而其他的科技公司在變革浪潮面前顯得脆弱。
他本人并無意涉足這個行業,擔心被輕易地牽制發展,畢竟這有可能帶來幾十年的滯后。
作為不追求技術路線的人,他對這個問題并無解決方案,即使預判再精準,想要短時間內成立一家成功研發團隊絕非易事。
更何況技術積累是何雨柱難以想象的艱巨過程。
何雨柱一開始就沒走技術研發的道路,但這不妨礙他的賺錢計劃。
當前持有股份價值正在飆升,一旦市值達到萬億峰值便會選擇售出,因為他明白巔峰過后就是下跌期。
趁著各互聯網公司股票行情最好之時脫手,這部分資金回投國內將會是最佳策略。
何昌盛,何雨柱的第二個孫子,也就是何文承長子,已經大學畢業,主修企業管理,現就職百味集團,隨堂姐一同學習。
與此同時,何文佳已經有了孕肚,日常工作逐漸減少,更多時間是聽聞何昌盛的最新動態。
不過,何家的后代個個聰明,何昌盛對此駕輕就熟,畢竟這是經過長時間打磨的成熟管理體系。
他只需維持好體系的運作并保證監察機制正常運行即可。
這也是百味集團始終保持穩定的關鍵因素:越是歷史悠久的企業,謹慎就更為重要,絕不可固步自封。
百味集團持續發展的核心就在于持續改進和優化,而非尋求平穩。
每年集團三分之一的利潤都回饋給員工,這樣不僅增強了員工歸屬感,大家都積極維護企業。
自從何昌盛加入后,他就專門針對集團內部機制做深入研究,良好的體制有助于集團有序發展。
百捷和百潔在嘗試效仿百味集團的體系,百捷由于曾隸屬于百味集團,執行起這套流程更為流暢。
百潔則是剛并入進來,短期內可能有所調整,但因其對新制度的認可,實施過程中主要的挑戰來自高層管理者。
由于收購完全控制權,不認同這一變革的人員可以選擇離開,所以推進起來阻力有限。
面對眾多收購案帶來的管理缺口,何昌邦果斷采取行動,調用百味集團的人才資源填補。
百味長久經營下的許多職位已多年未曾變動,可以從副手晉升正職人員,輕易彌補空缺。
何昌盛本身也有志經營一家集團,但未找準方向,同時百味集團還需要他的存在。
因此,他在那里一邊學習、觀察市場,一邊暫作停留。
他的目標鎖定于智能手機領域,這顯示出了前瞻性,但也存在挑戰。
光是資金并非難點,但技術和專利卻難以觸及,尤其對何昌盛這樣的門外漢。
華為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底蘊與專利積累能夠應對,但他缺乏這類基礎和系統的支援。
科技確實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核心要素,但他身為穿越者并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和學習能力,只能作罷。
若不然,他會考慮從國家相關部門著手,而不是追逐金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