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一代誕生時,定要親力親為地教育,軍人和科學家,何家要繼續涌現才行!孩子越多,希望越大。
掛斷跟老三的電話后,他思緒愈發迫切,接著致電長孫,“昌邦,結婚的事你籌備的咋樣了?”
“呵?”
何昌邦詫異道,“爺爺,您這時間打電話,就聊這個嗎?”
“不然呢?”
何雨柱坦白道,“我是想要孫子的!”
“你的那位女友進展如何?”
"挺好的!"何昌邦說道:"她很懂體貼,就知道是個明白人。"
"那就好好把她娶過來吧,看你也不打算換人,就直奔正題結婚得了。"何雨柱提議。
"嗯...這個主意也可以。"對于這個問題,何昌邦并無抗拒,畢竟聽話、貼心、又體貼就夠了,他的要求算不上太高。
以他們家的情況而言,刻意去找那種所謂完美的愛情其實不切實際,兩人的感情基礎也不錯。
像他們的家庭,已經相當開放不干涉婚姻。
盡管楊宓事業心較重,但這并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爺爺會在背后支持。
爺爺親自操刀篩選合作伙伴,讓他們無需忙于事務一年到頭,完全沒有后顧之憂。
"我就要正式向她提親了。"何昌邦決定。
"恩,盡快把婚禮辦好,再生幾個孩子更好。”
何雨柱聽后滿意不已,老來得子是他的心愿,放下電話的那一刻,他也暗自感嘆。
這個年紀確實會影響人們的思想轉變!
受此啟發,何昌盛大有所感,也開始將注意力放在電池技術上。
目前這方面的追趕還在進行,但國內電力發展迅速是個好消息。
同時,在這個領域雖不如歐美嚴密封控,但仍舊需留意專利權。
他讓人開始搜集相關資訊和資料。
收購是直接且有效的手段,可以在國內并購部分企業和實驗室,逐漸擴大規模。
爺爺在國外的收購也是關鍵,以便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人才。
整合這些力量才能破除專利枷鎖,實現真正的進步。
盡管電動車已經有了,電池的續航能力卻是硬傷,電力供應無法滿足汽車全天候運作。
一旦電池技術有重大突破,車輛可以實現長距離行駛幾百公里,這將是個重大的技術跨越。
同時,電池的安全性也需要關注。
如今的電動汽車常有關于電池充電自燃的憂慮。
何昌盛對各類資料進行了詳盡研究,這對未來的研發方向和技術瓶頸具有極大幫助。
他自己并不是技術背景的人,可能研究上的進展有限,但在管理層角度,眼光很重要。
受到爺爺的提示,他知道不能盲目看待國際形勢,這也是爺爺為何讓他等一段時間的原因——不僅是等兄弟三人,更是為了他全面地理解這一行業。
何雨柱自然也愿意幫助,立刻吩咐手下尋找國際上的電池公司,不僅只局限于本地,而是全世界,尋找那些有潛力的合作對象,尤其包括實驗室。
關鍵在于能否取得他們的技術優勢,屆時整合資源將成為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