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推測,「難道是在籌劃些什么喜慶事宜么?」。
而他回答:」我預估李愛國很快就要結婚,到時候我能收一些介紹人的聘禮了,所以我先規劃下需要給這些介紹人多大一筆聘禮才恰當,這樣就方便多了。“。他的眼中透著聰明機靈的氣息,像是有無限的靈感與想在涌動。
大媽皺著眉頭:"之前閆大貴因為誤會在維修段鬧了事,虧得張老李幫忙說情免于責罰,所以這個‘介紹人的聘禮'咱們不能拒絕了嘛。"
“各事各自,作為中間人來說媒,我必須堅守職業道德。”
“我如果不要這聘禮,其他媒婆如何敢伸手呢?”
“日復一日,誰能來做這樣的紅娘?年輕男男的紅線怎么能順利牽上手?”
“這就像是‘贖買’啊!”
閆老三訓斥了大嬸一番。
仔細想了想后,在那份名單上勾掉"一雙新布鞋"改寫成"一雙老舊鞋"。
---
胳膊再擰也得讓大腿帶動才行!
經過陳方明的強烈堅持,陳老大和大嫂也終于點頭應允讓裁縫店納入“社企合一”的改革。
第二日,陳方明主動向附近的街務部門遞上了他的申請書。
但京城內“社企合一”的步伐異常遲緩,在各類行業中排名墊底。
大前門街區的領導者為此感到頭痛,開始策劃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相比之前猶豫的態度,看到陳方明表現出如此熱情的意愿后,他們便決定將他樹立為模范例子。
而這一舉動發生在“大前門街巷裁縫會”上,由街道辦劉主任現場給陳方明戴上了大紅花,頒獎了一塊表彰獎狀。
隨著熱烈的掌聲,陳方明顯出了得意的模樣,昂著腦袋。
如今這個小裁縫鋪的小老板,從前就像路邊的一根微小雜草,任憑兵痞流氓的肆意踐踏,在權力階層眼中無足輕重,根本無人問津。
如今何以能受到今日之榮耀?
低頭一看鮮艷的紅色榮譽,陳方明的嘴角咧開了,心中涌出復雜的感覺:這榮譽實屬意外之幸。多虧了自己的“另一半”雪茹帶來了轉折契機,不然恐怕難以有此殊榮。
觀察四周的同行們,眼瞧著陳方明首開先河,個個也開始憧憬能參與到“社企合一”的變革浪潮中。然而,在躍躍欲試之余,他們的內心深處似乎還在有所顧慮,目光不自覺投向了主席臺上那一位,即京城商協會副主席、有著廣泛絲綢產業根基的侯有德。
知名度極高的侯有德對京城內諸多如陳方明這樣裁縫店而言,就像是掌舵人一樣,決定了他們發展的方向。每當提到“合營”的概念時,侯有德的表態就顯得尤為重要。
見陳方明戴著紅花,侯有德的神色陰沉起來。顯然,街務部正著手評估他的店鋪財產事宜,預示著“社企合一”過程將在一周內完成。
而此時,經過計算后的陳方明明白,一旦“社企合一”,他身為私一方的管理經理人,而身為店鋪裁縫工作的老婆,二人就能領取到兩份薪資收入。同時,按照存款利率發放的利息收入也將大大超出預期。于是,陳方明不僅樂在其中,還滿懷憧憬地暢想著未來的收益增長之路。
一陣熱鬧聲響起,
大媳婦兒帶領著幾個訪客走入門庭。
“老爺,劉家縫紉店的劉掌柜、張記縫紉坊的張師傅,加上聚四海店周先生,來看望您。”
幾位店主平素就是陳軒的老朋友,
時有相交,手捧禮物到來。
“哎呀呀!幾位兄長前來拜見我,這是給我的榮幸了,怎么能帶禮品呢。”
“早就聽說陳兄受傷,在百忙中抽空前來問安,這實屬禮數應到。”
陳軒扶起椅子起身迎接,
拱手示意幾位兄弟,吩咐大兒媳準備茶,讓大家就座。
隨后他緩緩坐下。
或許不經意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