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軒特地整理了一下前面的紅綢。
在陽光下紅光耀眼,令幾位老板心生羨慕。
“劉掌柜向前傾身問道:“老陳啊,你們這間大號店,要是放在過去,至少二十幾塊白銀就能換來這件手工制品,不會舍不得吧?”
陳軒心中明鏡一般,
知道這是他們打著慰問的名義前來打聽消息,
他自豪地擺弄著那朵大紅花,
喝口清茶后,才悠悠地說出:
“兄長有所不知,這次真是賺了大便宜。”
“嘿喲!郝家不是已經解釋過國營之事了嗎?難道還有一些是我們不知道的?”
幾位老板察覺到不對,目光緊緊聚焦在陳臉孔上。
這一注視讓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雖然“陳記”規模較小,平時總覺得被別人輕視,現在總算翻身。
人不服,鬼也不服香爐。
陳軒高抬門風,
“郝家不過是騙人罷了!我們的店鋪,上頭不僅沒拿去好處,反而每幾年給予回饋,這叫有定息的商戶。”
此言一出,
縫紉坊老板都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若是真的那樣就好了,
“是啊,我們也想光明正大開公司,哪希望和高層作對。”
有人立刻起身打算離去。
半路行走中的劉掌柜,
回頭向陳詢問:
“老陳啊,你從哪兒得知的消息。”
"唉,我兒子這陣子交了一個對象啊,她是火車站調度臺的鐵路員工,專門處理車輛調度的。"
"火車站員工。嘖嘖,那是鐵路上的積極性代表,你們家要享福了吧。"
"福?我只是希望他們兩人心平氣和過日子就好,做老人家的也就滿足了。"
許志浩雙手褲袋,話語平靜,
然而他的那份自豪,是掩飾不住的。
京都趙府綢緞店坐落于前門主道與x地區的大柵欄街交界的四角處,歷來便是京都的核心商圈,
日日顧客滿座,商路繁榮。
趙府的規模與傳統,使它的布局顯得與眾不同;
和那些僅有數間小店招牌的小型綢布攤販迥然相異。
這家老店鋪外看就像是一座氣派非凡的府第門戶。
入門,是一個寬敞三進式的院落,每邊墻壁上都有懸掛藝術作品的畫框;正面向街道敞開,則是一排排的店面,每一面都裝飾著紅色漆繪木門及四間橫向開敞的展示窗口,展示的都是高檔綢緞。
店內則有著四進的院落,各院都有精致的小園林點綴,每一寸空間都被充分利用,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建筑布局與和諧之美,店鋪的規模甚至超越了某些京城的皇親府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