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為了利用乘車的機會為親友捎送物件,這種情況并不鮮見,李愛國爽快應承。
“到了煤場,我跟董工程師一起安排裝卸煤炭,您盡管前往見大舅哥就行。”
“非常感謝您,李先生司機。”劉清泉聽聞此言后滿臉歡喜。
旅程中,李愛國這才明白為什么團隊會在這里停駐,等候將近四小時之久。
不過短短兩小時左右的時間,對方面前就接連有十多列滿載煤炭的列車呼嘯而至,璀璨的車燈在黑夜中分外醒目。
這段鐵路還真是繁忙。
---
---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機車前方的防彈玻璃上。天際間烏云密布,汽笛聲響徹天地之間。這畫面讓李愛國深切地理解,這里之所以被稱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驅動力所在。
列車沿著古老卻極為繁忙的軌道穿越,穿越了坐落在山腳處的零號火車站界碑,正式駛入了開灤煤礦區。
既然線路規劃合理周密,身為一名資深駕駛員,李愛國無需擔心安全問題,直至他聽到助手劉清泉的一聲道:“正司機,請報告前方出現涵洞”,他的神情還是略有詫異。
隨即調整列車速度并拉閘降速。
片刻后。
四周的天空驟然變暗,鋼輪與軌道的摩擦聲沉悶響起,一種莫名的幽靜氛圍圍繞在內。
李愛國身為正規的鐵路學院畢業生,頓時想起,眼前這段路途正是聞名已久的“達道”。
在道光年間,由拱券堆砌所建造,即便是放在現代,其亦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時代依然能夠使用這條道路,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奇跡。它的堅固性讓人刮目相看。
僅此不到七十米。
劉清泉猛然高呼:“報告正司機,列車現已駛出涵洞”,天空隨即重新亮了起來。
離開“達道”后,沿著鐵軌行駛近一個小時。
直到下午的時刻,他們終于抵達了位于東坑礦的所在地。
東坑機械段于礦口處設有扳道口站,專責調配進入或退出采礦區的機車行進。
隨著火車到來,正在值勤的扳道工人從值班室飛奔而出,揮動手中的小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