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脫口而出的是這句話。
退休所長緩緩轉向周副主任,問道:"小周,怎么可能不可行呢?"
面對平緩卻藏有憤怒語氣的話語,周副主任心中猛地一凜,隨即擠出一絲難堪而勉強的微笑,努力維持自己的面子:"任何新科技提出之時總會存在不足,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小周啊,經驗主義是要命的毒瘤,我覺得你最近的工作思路出現了一些偏誤。"退休所長擺了擺手,打斷了周副主任欲言的話,面容顯得極其嚴肅。"不應該將精力過多地投注在其他小組的研究上,而是要把焦點集中在現有的課題上。"
退休所長的聲音里充滿警告之意:"從現在開始,請去找趙書記,匯報你的心態與工作計劃。"
這話猶如一盆冷水灌入,讓周副主任頓時感到心灰意冷。他仿佛看到黑暗中某個討厭的貨車司機臉上洋溢的諷刺笑容。
而李愛國注視了周副主任和劉國安片刻后,轉而望向修段長:"修段長,關于煤炭運輸車輛的卸車工作已經開始進行,請給予正式指令。"
因為現場有一位研究領域的高層負責人,使得今天的修段長原本只是做好了“旁觀”準備。當聽見竟然賦予卸車權交給自己時,有些愕然,隨即抬起頭望向了那位資深。這時,資深終于恍然大悟,并拍手說道:“對對,李司機的提示恰到好處,這一批運載煤炭的車輛是屬于我們機務段的業務范圍,因此這個命令應當由你這位首席工程師來傳達才合適。”
“尊敬的前輩”,修段內心暗自狂喜道。就在此刻,他一直煩惱如何處理“煤炭車輛歸屬”的難題得到了解決。
而那高位的退休所長,不僅僅是學術界的頂梁柱,也是整個大練工廠領導者的核心人物。在教師角色下的指導與發言之中,學生怎會不知敬重并聽從教誨?因此,理解了事情的本質后,修段立刻走向前接過鐵質喇叭,大聲宣判:"開始卸車作業吧!"
時代的火車司機會拉起開關,第一輛載煤的車皮被打開,隨之第二車、第三輛車都陸續開啟。直到最后一節載煤車完全卸空,整個區域彌漫著塵土飛揚的空氣。盡管大家在幾天前提早見識了這過程,但是實際看著滿載著煤炭的車皮進行卸除之時,那種情感又是一種新的體會與沖擊。
退休所長走上前緊握著李愛國的手掌:"愛國同志,我代表整個鐵道研究所,對你做出的一切貢獻致以衷心的謝意。"接下來的部分需要您續寫閱讀哦,在這里暫時告一段落~
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卻激發了王大強內心的波瀾:“領導,作為鐵路工人,這正是我應該做的。”
見到意志堅定的王大強,老所長感到有些為難。
當時環境下,國內并無專利一說。
工人發明技術,并非給予物質獎勵,最幸運的也只能獲得一張榮譽獎狀或是發放瓷缸、毛巾等獎品。
不過,車體自翻裝置的技術意義非凡,若是在全國應用,定能極大地節約人力和時間。
“大強同志,你有什么要求?”終于,老所長把決定權交給了王大強。
王大強挺起胸膛道:“領導,我全身是組織的一份子,是組織培育了我,能為組織貢獻,我深感榮幸。”
“擁有你的高尚道德觀念,讓我感到深受鼓舞”片刻的沉吟后,老所長說道,“二工廠的鉆工使用來自-194自行火炮底盤,對最終減速度殼體鉆孔,
并研究出有效減少鉆頭損耗的方法。最終用這個名字,即他的全名‘陳明鉆’,來命名這個技術創新。
在我看來,列車車體自翻的技術價值完全不低于‘陳明鉆’,應當以其名字——‘王自翻’——命名這一系統。”
“‘王自翻’裝置”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無不對它產生了敬畏,再也無人敢反對。
張副廠主任握緊了拳頭,眼底泛起了妒意的火焰,畢竟名字起得好才是真正的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