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看著趙國陽信手拈來就建立出的這個模型,夏青山和他的兩個副手就是咂舌不已。
“趙研究員,如果咱們在計算的過程中,發現局部存在過大變形或過大載荷,那么應該怎么辦呢?”夏青山突然想起了什么,連忙問道。
趙國陽比了個手勢,示意夏部長稍安勿躁。
接著,他在原來車身結構圖上的車架支撐梁和頂梁上,圈了兩個圈,耐心解釋道。
“夏部長,在出現你說的這個問題時,就需要改變局部梁的斷面形式。也就是說,通過改變斷面系數來調整變形量和應力的大小。”
“比如圖上我畫出來的這兩個地方,咱們就不妨做出一些局部改變……”
趙國陽一邊講解的時候,一邊已經在CAD上畫了起來。
看到趙國陽將原本看上去硬實笨重的頂梁和縱梁,改成了中空的截面形狀,不但是夏青山和他的兩個副手了,就連汪自清、陸志興兩位大佬也有些愕然。
咳嗽一聲之后,汪自清就開口詢問道:“那個,國陽,我打斷一下啊。你改的這兩根梁,都變成空心的話,強度上會不會有影響啊?”
趙國陽稍微停頓了一下,微笑著說道:“汪總,你放心好了,不會出現您擔心的問題。”
“這兩根梁現在看上去是中空管狀,但是后續設計的時候,里面都是要增加填充材料的。”
說到這里,趙國陽就順口解釋道:“為了有效地保護乘員的安全,咱們在整車的車身結構設計時,應符合兩端軟中間硬的原則。”
“要以保證縱向碰撞發生時,車身前部或后部吸收80%以上的碰撞能量。我現在將這兩根梁的造型、結構修改,就是基于這樣的原則。”
汪自清被趙國陽的一番解釋,說的連連點頭,頗為信服。
夏青山對于趙國陽的這個修改,似乎還有一些想不通的地方,就忍不住發問道:“趙研究員,您這個造型的更改,我是沒有疑問的。”
“只是……只是調整了一下這連根梁的設計,真的就能保證碰撞時,車身前后部位能夠吸收足夠能量嗎?”
趙國陽聞言揮手比劃道:“這個必須的,一般說來,車輛在發生縱向碰撞時,能量的70%都是由車身縱梁吸收。”
“我現在改變了縱梁的造型,讓它變成中空加填充物的結構,在碰撞時就可依靠這一塊的局部變形,來吸收能量,從而減少中部乘員位變形的可能性。”
一旁的陳謙似乎想通了什么,用力一拍腦門道:“我明白了,趙研究員您將頂梁和縱梁設計成中空,這樣在碰撞的時候,就可以更容易的依靠縱梁的局部彎曲,或局部皺折,來提高其吸收能量的能力。”
趙國陽“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道:“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在座的幾人,都是專業基礎很扎實的人物。
趙國陽這番深入淺出的講解之后,他們自然都是可以聽懂的。
在看到趙國陽漸漸完成了兩根梁的設計之后,汪自清、陸志興二人的雙眼之中,就是異彩漣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