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世界各國的‘軍工產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這些老的產品,在全球很多國家依舊有著廣闊的市場。而這一點,可能之前被貴國的軍工企業,給忽略了……”
“其次,現代‘軍工業’,對運輸的要求很好。以貴國在汽車生產方面的造詣,研究一些新式軍民兼用型吉普車、大中型貨車,并非難事。”
“一旦這些運輸工具研制成功,不但可以投放到國內外的‘軍工市場’,在民用運輸工具市場方面,也是有著相當強的競爭力。”
趙國陽每說一句,赫斯基臉上的喜色就多了一分。
他是搞工業出身,對趙國陽說的這些方法的可行性,當然有自己的判斷力。
很顯然,這位“趙研究員”這會兒說的幾點,都是捷克斯諾伐克國內“軍工業”亟待提高的地方。
他講的幾個措施,也都是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趙國陽的講述還在繼續,他歇了口氣,一口喝干了面前杯子里的水,慢吞吞的道:“關于貴國‘軍工企業’未來這第三步,就是尋求對外合作了。”
“誠實的來講,貴國的國土面積較小,人口也不多。在一些大型‘軍工產品’的試制上,有著天然的劣勢。”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個好的合作對象,將一部分國內難以延續下去的項目,轉移到合作伙伴那邊,尋求共同開發,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趙國陽雖然沒有明說哪個是好的合作伙伴,但是他這話里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華夏。
他這番話倒不是存了什么私心,往自己國家的臉上貼金。
事實上,捷克斯諾伐克和華夏之間優勢互補,是顯而易見的。
前者國土面積小、人口少、技術水平高;而后者則恰好相反,是地廣人多,但是在“軍工業”方面,技術水平還比較低。
這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合作條件。
再加上兩國在雙邊關系方面,一直比較友好,可以說真要開展全方位合作的話,是非常靠譜的一件事。
這正因為如此,在趙國陽講述這番話之后,捷克斯諾伐克的三位大佬就都紛紛點頭應和不已。
至于華夏代表團這邊,孟大使、杜義濤等人更是早就樂得合不攏嘴。
在今天這次宴會之前,華夏的這些大佬,可從來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成果。
如果捷克斯諾伐克方面,真因為趙國陽的這番話,同意了國內的“軍工企業”和華夏的深度合作,那他這個“首席顧問”的功勞,可就太大了。
趙國陽并沒有注意到自己身邊的幾位大佬,早就激動得身子都在發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