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陽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對深海采礦作業的方法,有著如此精準的分析,眼神中就是一陣異彩漣漣。
倒是李克儉,因為見過的大風大浪太多,對趙國陽說的這些雖然動容,卻也沒有太過失態。
他一邊聽著,一邊發表自己的看法道:“唔……國陽,根據你說的這兩種法子,當然是第二種更好一些。”
“但是這流體采礦法,對采礦系統的要求太高了,短時間內,我們國內還沒有能力生產制造吧?”
趙國陽認同的頷首道:“李老說的是,即使是我們‘**S公司’一直以趕超歐美工程機械的頂尖水平為自己的目標。但說實話,想要在流體采礦法上有所建樹,沒有個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聽著趙國陽一臉輕松的說出“趕英超美”的話,秦陽的眼睛就瞪得如銅鈴一般大。
在這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接觸之中,他當然已經感覺出了這位趙研究員的特別之處,也知道對方在工業技術造詣上,絕非浪得虛名。
可是“以趕超歐美工程機械的頂尖水平為自己廠子的目標”,這話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就在秦陽心中震撼不已的時候,趙國陽又將最后一種深海采礦法講了出來。
“最后一種就是穿梭采礦法,它是使用自帶有推進裝置和作業動力的遙控集礦器,由壓載艙控制下沉、采集和上升。”
“作業時,下沉壓載使集礦器下潛到海底采集,當礦石采集到一定數量時,自動棄掉壓載艙內的壓載,上浮出海面并駕駛回母船,完成整個采集過程……”
趙國陽講述完畢之后,李克儉就喟然而嘆道:“國陽,如果我沒有才從的話,這第三種法子,應該才是最好的吧?”
“李老說的沒錯!此采礦法設備自控,作業安全、靈活機動,工作效率高。唯一的缺點就是造價太過昂貴了。”
“目前,僅有個別國家成熟掌握了這種方法。就連日耳曼這樣的工業強國,在這一領域也只能是望洋興嘆呢……”
趙國陽的話,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秦陽的頭上。
作為國家海洋局的一名領導干部,秦陽對于海洋資源的豐富當然清楚。
雖說國內現在已經開始涉及海底礦藏的開采,但那大都僅局限于淺于40米的海床,沒什么說服力。
而海底真正的富礦,還是在人類難以到達的深海區。
根據局里的一份報告估計,海底蘊藏有880億噸稀土、10億噸鈷、3萬億噸多金屬結核礦。
這些礦產在電子、醫療設備、紡織、有色金屬、汽車和化學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但是沒有成熟的開采方法,這些資源,就只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