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你可有話要說?”武則天問道。
狄仁杰不卑不亢,將自己所發現的陰謀破綻一一道來。
武則天聽后,心中已有了判斷。
“武三思,你還有何話可說?”武則天怒視武三思。
武三思此時仍試圖狡辯,但言辭已顯得蒼白無力。
最終,武則天明察秋毫,識破了武三思的陰謀,狄仁杰和魏元忠得以沉冤昭雪。
狄仁杰出獄后,并未急于報復武三思,而是繼續收集其罪證,以防其再次興風作浪。
而武三思經此一役,雖未受到嚴懲,但在武則天心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
他心懷怨恨,卻又不敢輕舉妄動,生怕再次被狄仁杰抓住把柄。
狄仁杰深知,朝廷中的斗爭遠未結束,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為了正義和國家的安寧,繼續與奸佞之人周旋。
武三思陰謀敗露后,狄仁杰和魏元忠雖已沉冤昭雪,但武則天對武三思的處置卻相對寬容,這讓朝廷上下對武則天的態度頗有微詞。
狄仁杰深知,要想徹底鏟除武三思這一禍根,必須重新獲得武則天的絕對信任,讓她看清武三思的真實嘴臉和巨大危害。
于是,狄仁杰決定從整頓朝綱、改善民生入手,以實際政績來證明自己的忠心和能力。他親自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嚴懲貪官污吏,使得官場風氣為之一新;他積極組織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生產,讓百姓安居樂業。
同時,狄仁杰不斷向武則天進諫,陳述武三思過往的種種惡行以及可能帶來的危害,提醒武則天不可掉以輕心。
“陛下,武三思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制,恐危及大周江山。”狄仁杰言辭懇切。
武三思見狄仁杰不但未被打倒,反而在朝中的聲望愈發高漲,心中憤恨不已,決定展開反擊。
他深知狄仁杰深受百姓愛戴,若直接對其下手,恐再遭眾人詬病。于是,他決定從狄仁杰推行的改革措施入手。
武三思暗中勾結了一些因狄仁杰改革而利益受損的權貴,煽動他們在朝中對狄仁杰的政策提出質疑和反對。
“狄仁杰的改革過于激進,擾亂了朝綱,實非大周之福。”
“他所謂的興修水利,不過是勞民傷財之舉。”
這些言論在朝堂上逐漸傳播開來,給狄仁杰的改革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同時,武三思又指使自己的黨羽在民間散布謠言,詆毀狄仁杰的改革成果。
“所謂的改善民生,不過是狄仁杰為了自己的名聲作秀罷了。”
“那些新的政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這些謠言使得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對狄仁杰產生了懷疑和不滿。
武三思還買通了一些地方官員,故意在改革實施過程中陽奉陰違,制造混亂,然后將責任推到狄仁杰身上。
一次朝會上,武三思親自出馬,向武則天進言:“陛下,狄仁杰的改革如今已造成諸多混亂,民怨沸騰。若再不制止,恐危及江山社稷。”
武則天聽了,心中也有了幾分動搖。
狄仁杰面對武三思的反擊,并未退縮。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陳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已經取得的成效。
“陛下,改革雖有陣痛,但長遠來看,必能使大周繁榮昌盛。如今的阻力,皆是奸人作祟。”
然而,武三思早有準備,他羅列了一系列所謂的“證據”,試圖讓武則天相信狄仁杰的改革已經失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