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陳莉送進學校,騎著自行車去王府井百貨百貨逛逛,準備看看有什么值得買的玩意,把自行車鎖好,就又碰上熟人。
沒辦法,現在的四九城看似比較大,但繁華商業街就這么一條,跟后世的縣城差不多,能去的地方就那么一塊,大家很容易碰見。
“陳鋒,你也來買東西?”
來人是易中海的老婆,算起來,他們有大半年沒見。
“嗯,大媽好。”
易大媽提著一個菜籃子,菜籃子被一塊布蓋住,也分不清是什么。
不過從她的身形來看,這半年來過得還不錯,易中海收入不低,加上還節約,連自行車都舍不得買,妥妥的養老錢深厚。
“陳鋒,淮如生了沒?”
“快了,柱子生了一個兒子,許大茂也是。”
“不對啊,許大茂不是結婚更晚一些嘛?不會是···”
陳鋒忍住笑,解釋道:“這不是之前動了胎氣,所以早產,過程還危險,這些天孟寡婦和孩子都住院監護。”
易大媽臉色微尷,但又松口氣。
“老太太也不是故意的,幸好他們都沒事,不然,以許大茂的性格,只怕是要出大事。”
陳鋒點點頭,的確,要是流產,許大茂絕望下,很難判斷會做出什么事情來。
起碼孟寡婦估計要被攆回家,聾老太日后生活難安寧。
“你家呢?”
“也快了,應該就是11月。”
“幾個孩子都差不多啊。”
“嗯,時間上差不多。”陳鋒笑道。
一大媽神情有些恍惚和羨慕,她自然是想要一個孩子的,現在可不是將來,當前的政策也好,風俗也罷,都是講究血脈相傳的。
“大媽,孤兒院現在有很多孩子,你身子骨挺好的,何不收養一個,不然將來老了怎么辦?”
陳鋒誠心建議道:“聽說孤兒院都在主動找干部收養孩子,避免糧食不夠,你收養一個,可以功德無量,又可以養老,豈不是比聾老太將來更好過日子。”
當前孤兒院的孩子數量很多,上海那邊都超額了,不得不分散到北方來,宣傳上也是鼓勵大家收養孩子,很多老黨員就是這么做的。
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合川一名參加抗美援朝的老兵胡炳然,在戰斗中失去了左臂和右眼。傷愈后他不愿在榮軍院休養,把名額讓給更需要的重傷員,主動要求返回鄉鎮基層工作,成為了一名基層民政干部。
幫扶困難戶、五保老人,救助重病患者、失學兒童,優撫安置退伍軍人···
由于物資缺少,他當機立斷,帶領著當地群眾辦起了開荒,建立農場,自給自足支撐起收容所。從此,這200余名流浪兒童有了一個共同的父親。
在后世,這種一心為公的個人英雄,要么被當作謠言,要么被當作大傻子。
但在這個年代,在這個高尚精神的年代,數量很多!
陳建軍把自已大半工資和物資拿去照顧自已四九城的戰友遺孀家人,屬于是很正常的事件!
當然,在后世某些群體眼里,就是大傻子。
但在現在,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收養孩子···”一大媽有些遲疑。
陳鋒問道:“可是易大爺說過什么?”
“額。”一大媽有些尷尬。
陳鋒笑道:“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易大媽,你也不想將來變成聾老太一樣吧,老太有你照顧,算是命好,你呢,你去哪找人?”
一大媽有些心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