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這邊在和村干部一起閑聊,傍晚五點多來到這個公路邊的山村后,他把車子開進去,生產隊長、民兵隊長等都跑出來盛情接待。
對于陳鋒想要今晚留宿這邊,他們沒有任何不愿意,一個比一個積極。
最后還是老村長的房屋條件最好。
“現在好多了。”
和幾個孩子震驚吃樹皮葉子不同,村子的大人們反而充滿了希望和樂觀。
老村長沒有拿窩窩頭,只是喝著肉湯,喝一口就是滿滿的舒爽。
這個表情,讓陳鋒想到了傻柱結婚洞房前的模樣。
嗯,家里幾個吃貨吃飯時也是這個模樣。
“現在好啊,以前地主的地全都分了,大家一起有,再也不用去山下賣孩子,雖說糧食不夠吃,可也不會餓死。”
“在以前我年輕那會,自已田地干完了,還要給地主家干活,就算是這樣,一年有大半年要吃樹葉草根,不然沒飯吃。”
老村長搖頭道:“去年前年公社召集大家,說要多給糧食去救濟河南,全村人都在鬧,最后只能把大食堂給關了,把食堂不多的百來斤糧食捐出去。”
“他們啊,一個個都說家里沒飯吃。”
“我們靠著太行山,就算沒有麥子,還有樹葉野菜呢,以前大半年都能吃,現在吃幾個月就不行了。”
陳鋒笑著不說話,誰家樂意把自家的糧食給別人吃?
哪怕可以有樹葉野菜撐著。
陳建軍這樣的好人,陳家這樣支持的,才是稀少。
“河南那邊不好,我聽說連草根樹葉都吃光了,好多人去了城里,等著上下發雜糧。”生產隊長嘆氣道:“可我們村也不好過啊,娃,聽說毛主席都減少了飯量,一天只吃一頓,剩余兩頓捐給了災民,是不是真的?”
“額,這是誰說得?”
“公社主任啊,他親口對我們說的。”
陳鋒只能笑。
“咳咳,四九城那邊都減少口糧,這件事是真的,我有一個親戚就在四九城那邊工作,減少了一半。”老村長連忙轉移話題。
他是知道人一天吃一頓是什么感覺的。
生產隊長是個年輕后輩,沒經歷過這種事情,太年輕。
“沒有那么多,只是減少了一部分,比如粗糧增加大半比例,細糧不多,還有就是口糧份額減少,嬰兒一個月3斤,少兒的6斤,兒童8斤,到成人的21斤等。”
陳鋒實話實說。
“那也好啊,一個月21斤,一天差不多,差不多,多少來著?”一個青年看向自已的媳婦。
“我怎么知道。”
“你不是上過夜校(掃盲班)嗎?”
“那也沒學這么難的數學題。”
“別丟人現眼了,一天差不多七兩。”
一群人頓時羨慕。
“七兩啊!”
“那也挺好的,足夠吃兩頓!”
“而且還是粗糧,說不定還有細糧。”
成年人一頓二兩就足夠了,好多鄉村都是一天兩頓,跟城里一天三頓不同。
“別羨慕了,你們會認識字嗎?懂得數數嗎?”老村子打斷他們的幻想,說道:“你們什么都不會,就好好種田。”
“農科所的干部教我們的發肥(糞尿、廚余垃圾、草木灰、植物殘枝或綠肥,堆漚成的有機肥料,叫做農家肥),要學好用好,辦好了,糧食就比以前高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