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城里的肥就好了!”
“想得美,化肥廠一年就生產那么多,就連城里的糞肥都被各個公社瓜分,哪有我們村的份。”
61年,我國以氨水為主的氮肥進入應用普及階段。
氨水呈堿性,由于氨水可以作為肥料直接施于農田,價格便宜,制造簡單。但氨氣易揮發,肥效不穩定。
當前能使用化學肥料的,只有城市邊緣的農村,重點是平原地帶農田。
“以后會有的。”陳鋒只能這么說了。
“是的,同志們,化肥會有的,面包會有的!”生產隊長大聲積極喊道。
面包會有的,來自一部老電影《列寧在1918》。
這部電影是蘇聯1939年,在國內普及率非常高,屬于是類似語錄的宣傳電影,基本各大公社都組織農民一起看過。
這句話也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以及對建設新社會的信心!
“哈哈,面包就算了,有化肥就行,陳同志,你說對吧!”
“對!”
陳鋒點頭笑道。
別看過些年全國動亂,按照要求,每個單位必須拿出一個人以上的斗爭對象,可國家依舊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繼續進步。
比如肥料,大規模使用化肥是在1971年以后,碳酸氫銨和尿素進入應用普及。
不過問題是化肥增加了,人口也翻倍了!
全國上下依舊糧食比較吃緊!
真正解決糧食問題的,還是已經開始研究的袁老爺子。
就是在今年7月,他在試驗田發現了一株特殊的稻種,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1966年發表論文,期中實驗稻種遭遇某些人蓄意破壞,要不是上面保護,他也要和試驗田一個下場。
在經歷各種人災之后,堅持不懈,75年正式成功!
“大鍋,我吃完了糊糊,我要喝肉湯!”
陳莉艱難吃完了記憶深刻的糊糊,她已經聯想起來了過去吃野菜糊糊、白菜糊糊、番薯糊糊的記憶味道。
簡直沒法吃!
小丫頭突然覺得有個大哥太好了。
這要不是大哥在,哪能天天喝甜粥,吃烤肉。
“莉莉,來這邊,我給你打肉湯!”
村長的兒媳婦,和幾個婦女一起親自守著大鐵鍋,一人最多兩碗湯,這是有定數的。
當然了,陳莉幾個不再定數內。
她們給陳莉打了滿滿一碗帶著排骨的肉菜湯。
本來這次是全村好不容易集體開火吃肉的小日子,結果硬生生被他們聊著變成了憶苦思甜!
這也是很正常的。
現在鄉下經常在農閑時期,村委會、村大隊就舉辦這種憶苦思甜的“精神文明建設大會”。
通常由村委會舉辦,村支書、公社駐村代表干部召開。
內容都很簡單,開頭贊美,接著感謝,中間抨擊,最后總結。
總之,農民很少能閑下來,精神無比充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