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墻的整體高度,至少達到3~5米,厚度達到4米。
并且中間預留的走道,將四面城墻連接起來,即使是在暴風雪的天氣,都可以從北面的冰墻,一直走到南面。
無論是平時的駐守,還是日常的走動,以及物資的運輸,有了這條走道后,都會更加輕松方便。
就建造難度而言,也并不是非常困難,應該用不了太長時間,就能將冰墻徹底完善。
至于幸存者的分布,陸深并沒有做太多調整,全部聚集在冰墻后方。
西南兩個方向,人數相對而言會少一些,絕大多數都是胡林宇和張碩手下的人。
東北兩個方向,是最早一批幸存者,也包括北面12個幸存者團體的成員,數量相對而言比較,幾乎都歸在陸深的名下。
反而是整個聚集地的中央地帶,看上去較為空曠,幾乎都是雪地,并沒有建造太多冰屋。
很長時間內,應該都會如此分布,畢竟要為了安全考慮,四面邊墻是最重要的區域。
無論是抵御螢蝗和變異生物,還是外出探索尋找食物和資源,在冰墻附近更加方便。
只是很快,一個麻煩就擺在陸深眼前。
或者說,是擺在所有人的面前!
就是食物問題!
一直以來,眾人的主要食物,都是依靠雪地里的野菜。
但是在這冰天雪地中,野菜的數量本就不多,大量挖掘采集后,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少。
如今,往往要往外走一千米以上的距離,才能在雪地中挖到野菜,數量還非常少,逐漸無法滿足幸存者的需求。
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畢竟小小的范圍里,聚集了數千多人,消耗的食物極其龐大。
不光是食物,木材也是一樣的情況,周圍一帶的木材,幾乎全部被砍伐干凈,保暖已經成為嚴重問題。
面對資源的嚴重消耗,陸深也非常頭疼。
無論是野菜還是木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想要持續獲得,就只能到更遠的地方收集。
唯一的辦法,或許就是人工種植和養殖。
對于如今的六區,種植業的發展,似乎已經不可拖延,到了不得不做的情況。
無奈之下,陸深只好從兩方面入手。
食物方面,根據避難所種植的經驗,能夠在輻射下生存,并且抵御嚴寒的野菜,有青蕨菜和地耳。
不過如今來看,還能加上大根菜。
青藤菜和大根菜,都屬于容易生長,數量較大,但口感差勁的野菜,勉強可以當做食物。
所以,立刻開始在整個第六區內,收集這兩種野菜的種子。
青蕨菜和大根菜,生長到一定程度,徹底成熟后,便會結出棕黑色的種子,數量其實不少。
只不過,這一類野菜口感太老,內部都是很粗的纖維,平日里根本沒人收集。
但是在現在,陸深、胡林宇、張碩等高層,開始全面收集,甚至進行購買種子。
另外,為了解決樹木的問題,也開始想各種方法。
種植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