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剛才大家都沒有提這個事情,但不代表這事情已經結束。
一點娛樂記者知道《青蛇》要開拍,周彥要跟張蔓玉同時出現,都在盯著劇組,想要挖出點新聞來。
燈光暗了,電影還沒開始放,周彥正盯著大銀幕發呆,就聽到旁邊王祖賢小聲說道,“好久不見啊。”
周彥轉頭看向王祖賢,后者一臉笑容,他也回以笑容,點頭道,“好久不見。”
這種情況下,兩人也不好說什么,互相說了句“好久不見”,電影已經開始,兩人都把目光轉向大銀幕。
電影的第一場戲,就是小男主趁著滑翔傘基地的工作人員沒注意,自己上了滑翔傘“飛”走了。
然后鏡頭里面滑翔傘越來越遠,最終在畫面中變成一個小黑點,之后這個黑點慢慢變大,慢慢變大,最終變成一顆黑色的眼珠子。
再之后,鏡頭拉遠,給了一個中景,是一個小孩子坐在地上發呆。
其他觀眾或許不覺得有什么,但是徐克看完這個畫面卻很意外。
他原本以為周彥是個純純菜鳥,但是沒想到周彥在鏡頭安排上竟然這么有想法,而且這個鏡頭拍出來可不僅僅是有想法就行的,還需要高超的攝像技術以及……很多錢。
沒錯,就是很多錢,想要把飛翔鏡頭呈現的這么漂亮,絕對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徐克敢說,這個鏡頭他們至少拍了有五次。
一部電影的制作精不精良,有時候只看幾個畫面就知道了。
徐克甚至有點嫉妒周彥,這么年輕就已經指導這樣一部制作精良的電影了。
其實徐克的導演生涯起步也是比較早的,他二十歲出頭的時候就跟朋友一起拍攝了紀錄片,二十五歲參與了一部電影的制作。
到了二十八歲,他拍攝了個人第一部電視劇《金刀情俠》,之后又在二十九歲,因為制作人吳思遠的賞識,拍攝了電影處女作《蝶變》。
就他這樣的履歷,已經讓很多同行羨慕了,但周彥卻比他更加夸張。
徐克撇頭看了眼周彥,見周彥正全神貫注地看著大銀幕,便又轉過頭去。
周彥還是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他自己執導的電影,這種感覺非常奇妙,里面的每一個畫面,演員們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都印在他的心里。
他看到前一個畫面,后面一個畫面已經在腦海中,演員前面一句臺詞說完,后面一句臺詞仿佛已經傳到他耳邊。
一切,他都了若指掌。
沒有任何新奇感,但是再回頭看的時候,他也能發現一些不足的地方,有些不足是他拍攝之后就知道的,還有些是他才發現的。
這些不足,有些是他的問題,也有些是技術跟資金的不足。
畢竟是他執導的第一部長片,雖然有路學長、王曉帥、趙飛他們幾個幫忙,但還是有不少問題。
比如男主在幼兒園發呆的時候,他背后出現的那幅畫,雖然焦點不在畫上,但是畫的景色還是隱約能夠看見的,而這幅畫只是一幅最普通的畫。
當時拍攝的時候,他們并沒有對這幅畫進行設計,如果當時把這幅畫換成跟飛翔有關的主題,或許會更好。
雖然一般觀眾察覺不到,但是往往在這種一般人察覺不到的地方,更能夠體現電影的質量。
還有男主母親在跟幼兒園老師談話的時候,桌子上應該放一個東西,把畫面隔開,但是當時沒做。
這些細節問題還有不少,周彥一邊看,一邊在反思。
不過他也覺得高興,因為這段時間他進步了不少,特別是上次跟張健亞學習幾天之后,悟了很多東西,不然也不會這么快發現問題。
相信等到拍第二部長片的時候,他就能接受更多,更有難度的挑戰了。
旁邊的王祖賢看電影的時候,對電影的鏡頭可沒有徐克跟周彥想的那么多,她更多地是沉浸在故事以及電影中隨處可見的動人音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