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劉林又看向第一排,笑呵呵地說道,“今年比較特殊,我們的畢業作品演出迎來了一些重要的客人,趁著演出開始之前還有點時間,我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在我右手邊的這一位,是知名作家余樺先生。”
余樺的知名度在普通人中并不高,但也還是有些知道他名字的,知道來的是余樺,他們也都非常驚訝。
其他人雖然不認識余樺,但也都鼓掌表示歡迎。
余樺雙手合十,算是跟大家打了招呼。
他沒有站起來,并不是因為他倨傲,而是因為他旁邊坐著史鐵笙。
劉林第二個介紹的就是史鐵笙,“余樺先生旁邊這位,同樣也是一位知名作家,史鐵笙先生。”
史鐵笙的名氣顯然要比余樺更大一點,現場的議論聲跟掌聲也都比介紹余樺的時候要更大一點。
但是這都不算什么,后來介紹到王祖賢的時候,掌聲的熱烈程度,比其他人都要高幾個層級,即便是梁嘉輝,獲得的掌聲也跟王祖賢差很多。
等到介紹完他們之后,劉林也沒有再啰嗦什么,因為他知道時間寶貴,就讓臺上開始演出了。
第一個上臺演出的正是班長沈懷剛,他上臺之后沒有介紹自己的作品,直接就開始了演出。
他的畢業作品是一首民樂四重奏,樂器也是最常見的竹笛、二胡、琵琶跟古箏,曲名叫《上天山》。
曲子表達了一個懷著雄心壯志的人上山時候的心情變化,一開始情緒昂揚,后來因為不斷地遇到苦難,開始疲憊、泄氣,但還是咬牙堅持,最終登頂。
這首曲子的曲調跌宕起伏,但整體是昂揚向上的,非常鼓舞人心。
曲子并不長,只有不到六分鐘,不過曲子演奏結束之后,沈懷剛拿著話筒說了兩句。
“大家好,我是沈懷剛,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同學以及其他貴賓們,感謝各位的聆聽,這首曲子叫《上天山》,在這首曲子里面我想要表達的是一個人上山時的情緒變化。其實我們的求學過程,不也是一次上高山的過程么?”
“我們滿腔熱血地來到央音,一頭扎進了音樂的海洋當中,但中途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那么一段時間,我甚至以為我再也克服不了這些困難,我這輩子都上不了高山了,但最終我還是走了過來。在這里,我要感謝學校的培養,領導的關心,最后最后,我要感謝周彥老師跟賈國屏老師,沒有他們,我或許也無法重新找到上山的動力。”
說完,沈懷剛深深地朝臺下鞠了個躬,然后就帶著樂手們下臺了,掌聲也持續到他們下去。
施萬春看了眼不遠處的周彥和賈國屏,眼中露出一些欣慰。
雖然沈懷剛沒有說的很明白,但是施萬春知道,沈懷剛指的是什么。
李冰洋在的時候,88級的這些學生確實也不太有朝氣,后來周彥跟賈國屏接手,才讓讓他們這一屆重新煥發了生氣。
周彥一邊鼓掌,一邊感慨,其實他覺得自己真沒有為88級的學生們做太多,但學生們卻把他的那一點點好深深地記在心里面。
沈懷剛這首《上天山》技術上表現一般,但是情緒比較飽滿,以后他恐怕很難走更深的路,但假如他對自己要求不那么高的話,可以跟周彥學,往影視跟流行曲目發展,或許能夠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這邊沈懷剛走下舞臺之后,許可朗撇嘴道,“你在臺上怎么不敢叫兄師了?”
“嘿嘿,本來想叫的,但是兄師都到了嘴邊,還是沒說出來。”沈懷剛看了看后面,“陳有方,到你了,還不趕快上去,耽誤時間不是?”
“馬上,馬上,我把衣服整理一下。”
……
等到陳有方上臺之后,先介紹了自己的曲子,然后感謝領導,最終特別感謝周彥跟賈國屏。
一開始,大家也沒覺得有什么。
但是后來幾乎每個上臺的學生,都要特別感謝周彥跟賈國屏,特別是周彥,基本上離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