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楊紀倒吸一口涼氣,然后他就注意到管亥在數字后面加的名詞。
楊紀再次倒吸了一口涼氣,驚疑不定的向管亥詢問道:“你確定是三萬正卒,而不是三萬雜兵?”
“我可以確定,那就是三萬正卒,他們的素質已經達標了,組織力也達到了升華出集體意志的程度。
只要有一個主將將他們的意志統合起來,那么他們立馬就能變成一支三萬人的天賦軍團。”管亥認真的回答到。
如果不是自己親眼所見,管亥也不愿意相信自己俘虜的竟然是這種程度的士卒。
那可是三萬正卒啊,只要找一個能這些士卒的意志統合在一起的將領,就能激發出軍團的精銳天賦的那種。
楊紀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氣,還好自己一方已經將這些士卒給俘虜了,要不然……
不過,楊紀還是很疑惑,既然這些士卒的素質以及組織力都已經達到這種程度了,為什么曹仁和荀攸在指揮的時候還是把他們當做雜兵軍團來用呢?
難道是他們兩個都沒看到他們帶來的這些雜兵軍團的變化,只看到了那一萬正卒軍團的變化?
可是不應該啊,就算是曹仁只看到了他那兩支主戰軍團的變化。
荀攸也不應該沒發現這些雜兵軍團的變化啊,畢竟這些雜兵軍團也在戰場上跟他們一起戰斗著啊。
楊紀百思不得其解,根本想不到曹仁和荀攸到底是怎么想的。
“難道是……”楊紀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
“將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管亥連忙向楊紀詢問道。
管亥當初覺察到他們俘虜的這些雜兵素質以及組織力的時候,也是被嚇了一跳。
泰山軍的中高層將校哪個沒聽過楊紀的軍事知識小課堂,哪個沒看過楊紀編撰的《精銳天賦與士卒的素質及軍團組織力的關系》啊。
雖說這本書里面沒講多少關于精銳天賦與軍團意志的東西,但是關于士卒素質與軍團組織力卻講的比較清晰了。
起碼像他這樣,學會三千五百個常用字之后,已經可以很流暢的閱讀理解楊紀所編撰的這本書籍了。
楊紀點了點頭,“他們之所以會放著這三萬正卒不用……”管亥趕緊點頭。
“就是因為……”管亥期待的看著楊紀。
“他們忘了……”
“……”管亥的臉僵住了。
然后面色猙獰的盯著楊紀,如果要是楊紀不說出個一二三四五出來,就別怪他今天再度施展一番他的“老手藝”了。
“別這樣看著我呀,他們是真的很可能沒覺察到這些雜兵軍團的變化啊。
如果要是你們沒讀過我編的那本書的話,你覺得你能覺察到這些雜兵軍團的變化嗎?”
楊紀嘆了口氣,不管其他人相不相信曹仁他們是不是真的沒覺察到這些雜兵軍團的變化,反正楊紀是相信的。
畢竟就那些兵家大佬的傳統,按照他們的說法就是你沒達到那個程度,就算你知道了相關知識也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
至于兵家大佬究竟是不是想坑一下后輩,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管亥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如果自己沒看過那本書的話,是否能覺察到那些雜兵軍團的變化。
答案很明顯了,自己覺察不出來。
“可是,那兩個不是世家子弟嗎,為什么連他們也看不出來?”管亥依舊心存疑惑。
楊紀搖了搖頭,“你要知道,兵家知識不是誰都能學習的。”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