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結束了,最出彩的人依舊是熟悉的肇原知府,而最不高興的人莫過于四皇子趙恒律。盡管宴會之上六皇子似乎又變成了之前沉默少言的樣子,并沒有借機展現自己。
但對于趙恒律而言,對方無論是獲得賞賜還是出現在宴會之上,都是難以忍受的事情。因此發了好一通脾氣不說,還影響了睡眠質量,幾乎整晚未眠。
最后還是得了母妃李貴妃的寬慰,才讓心中的怒氣消散了一些。
母妃說的不錯,那個老六也只是運氣好,才沾了一個功績。至于殺了達楞汗那三個兒子,又有什么英勇的呢。有那么多兵卒在場,簡直易如反掌。
雖然得了賞賜,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想來父皇是顧及自己的感受刻意為之。自己仍舊是父皇最為看重的皇子。
那個蠢貨,只是得了一時的運氣,他就不信對方總是能沾上這樣的好事,分得一杯羮。
不過,那個永安侯這般為王茂平邀功,該不會是想要替那個蠢貨拉攏王茂平吧。趙恒律想到這一點,臉色變得陰沉了一些。
這位如今雖然還是地方的知府,但憑借著一連串的功勞,想來必定更進一步,更為關鍵的是,父皇不僅記住了這個人,還表現出了對此人的欣賞。
所以相比起從知州一躍成為知府的那個時候,如今的王茂平越來越值得歸入自己的麾下。只可惜,這是個不識抬舉的家伙,對于自己之前派李肅賢所釋放出來的善意視而不見,著實是可惡。
還有那個李家,果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本家不能像永安侯府那樣建功立業,時隔多年仍然能爭得名聲與功績回來,還要靠著父皇對他的看重,對母妃的偏愛才能往上爬,讓朝堂上又多了不少閑言碎語。
而旁支竟然和王茂平結了仇,想來這就是對方心有顧忌,不接受他釋放善意的原因。但事已至此,希望那個王茂平能夠認清形勢,別輕易接受永安侯的拉攏。
不歸附自己,也休想歸附其他人。否則的話,就不要怪他不客氣了。
四皇子的自尊心有些受挫,但其他大臣們倒是理解了為什么永安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肇原府,提到王茂平。
在了解到王茂平和肇原府百姓到底做了什么之后,官員們都覺得,如果這些功勞永安侯都不去提起的話,那反而是忘恩負義。
雪中送炭難得,一直給予堅定有力的支持更是難得。捫心自問,他們如果是永安侯的話,也會提起,否則良心上總歸是有些過不去的。
宴會上的內容,自然很快就被各個衙門知曉,再次聽到王茂平的名字,各衙門的新進官員們在心里友好的發泄完感慨之后,不由得期盼殿試趕緊結束。
也讓那些滿懷憧憬,脫穎而出的新科進士們,感受一下被王茂平所環繞的噩夢有多么可怕。以為成為進士就能春風無限了?做夢,不對做噩夢去吧!
貢士們來到京城的這段時間,就已經開始了解王茂平的厲害之處,但如今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馬上要到來的殿試,只有過了殿試,才真真正正的從白丁變成了官員。
承華門迎來了不少新進的貢生,面上帶著緊張與憧憬看著皇宮高高的城墻,看著從官轎上下來的緋色官袍。絕大部分貢生多年的寒窗苦讀,在經過殿試之后,就要走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