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策曰:朕自承大寶,御寓長久,日勤一日,夕惕朝乾……然外族狼子野心,犯我大孟……”
殿試的題目,很顯然是關于邊關戰事。而這題目并不出乎在場任何一位貢士的意料。
所有人都有準備,就意味著大家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回答并不難,但想要回答的出彩卻不容易。不知道究竟哪一位的回答能最讓讀卷官以及陛下滿意。
卻不曾想到,最讓陛下滿意的答卷并不在這些貢生之中。啟元帝在看過所選出的答卷之后,不由得感慨道:“此題當屬肇原知府王茂平作答的,最為讓朕欣喜。”
對于這話,讀卷官們不僅嘴上認同,心里也是認同的。這道殿試的題目,是關于戰事爆發后,邊關附近的府州官員該如何應對。雖然王茂平沒有用筆寫下答案,卻用實際的行動,給出了最為完美的回答。
可以說,這道題目,就是啟元帝用王茂平來考驗貢生們,而這次的貢生中,顯然沒有第二個王茂平,也沒有讓帝王和諸位大臣眼前一亮的回答。畢竟當心中有了最完美的答案之后,其他的答卷也就失去了新意與光彩。
用王茂平來與那些貢生相比,對參加殿試的學子很是不公平。
原本貢生們是在期盼中等待著殿試的結果,卻沒有想到竟然等來了陛下這樣一句話。原本以為是與其他人彼此之間的較量,卻沒有想到被意料之外的人給打敗。
你也沒參加這次的殿試啊,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而之前的新進官員們,也沒有想到,這些貢生在殿試這個坎上就見識到了王茂平的威力,突然還有些小同情是怎么一回事?
雖然讓陛下最滿意的答卷并沒有落在這些貢生當中,但殿試的結果已經出爐。三鼎甲依舊是三鼎甲,受到貢生們的關注。而除此之外,最受關注的就要數二甲第二名,誰讓這曾經是王茂平的成績呢?
其實不只是這次的二甲第二名,自從王茂平成為朝堂上盡人皆知的存在后,這幾年的二甲第二名就和三鼎甲一樣受到關注。當然這個名次的獲得者,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比其他人要多。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王茂平身處肇原府之中,卻不費吹灰之力的奪走了這次殿試的所有風頭。
只有在夸官的時候,進士們才重新感受到了屬于他們的風光。
“嘖嘖!這三鼎甲長得都算是儀表堂堂啊!”
“是啊,尤其是探花,英俊得咧!”
百姓們自然是不知道,殿試的風頭屬于誰,只是湊著三年一次的熱鬧。而探花郎也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笑容,京城百姓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嘛,英俊是英俊,但還是不及齊探花啊!”
探花感覺他剛才的感慨有些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