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花雖然開的或艷麗或雅致,但到底是比不過如花似玉的女兒家多才多藝。”
太后一發話,一眾夫人們都是精神一震,剛才給了姑娘家們露臉的機會,如今又給了她們展示的機會,那當然要把握住才行。
對于才藝展示環節,王家人是真心實意欣賞的,但有兩個人除外,一個是王瑞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感興趣,甚至聽著笛聲琴曲,之前已經被壓制下去的睡意又卷土重來。
但好在安初筠時刻關注著兩個孩子的一舉一動,輕輕的用手拍了拍自家兒子的后背,王瑞崢瞬間清醒,抬頭準備找一找能夠吸引注意力的事物,以便不被他娘第二次善意提醒。
所幸,王瑞崢找到了,斜對面宴桌后的小男孩,看起來和他年歲相當,如今剛好看了過來。于是兩人便開始了一場對視較量,雖然幼稚,但是認真。
而王曦年對才藝表演也沒有什么興趣,但這不是她無法真心實意欣賞才藝表演的原因。而是突然發現了在才藝上與這些姐姐們的差距,從而產生了擔憂。
但這種擔憂不是因為認識到差距,害怕追趕不上別人,而是擔憂爹娘認識到了她和別人的差距,怕她追趕不上別人。小姑娘偷偷的看向自己的娘親,然后就看到了那一臉慈愛的笑容,心虛的將目光移開。
此時的王曦年只希望才藝展示的環節能夠趕緊過去,心里暗自慶幸,幸好自己的年紀還小,不用和那些如花似玉的姐姐們比試。
但——
“小年兒有沒有什么才藝,也讓哀家看一看。”
太后娘娘的話,讓所有人都感覺意外。畢竟展示才藝的都是十幾歲的女兒家,目的也非常的明確。所以小姑娘們和孩童自然不會參與其中。
所以聽到這話,在場的人都有點意外,看來,這王家的孩子還真是被太后娘娘記住了。
可是,她們不相信,一個小姑娘能有什么驚艷全場的才藝,畢竟各家的女兒都是從小精心培養,即便是同樣才藝,磨練的時間也比王家小姑娘多了好幾年。除非其真的天賦過人。
而作為當事人的王曦年,第一反應就是傻了眼,怎么也沒想到這個環節還有自己的事情,她也沒有什么準備啊。當然準備了也沒有用,小姑娘其中一個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
琴會嗎?會,但是跟宴席上展示的相比,差距很明顯,笛子會嗎,會!但比起來也有差距。字寫的還是勉強可以,但人家落筆成詩啊。至于畫嘛,王曦年終于想到了一個名列前茅的長處——
“回太后娘娘,年兒的才藝在一眾姐姐面前,只能算是布鼓雷門,讓人貽笑大方。”小姑娘雖然表現的并不扭捏,但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哦?這么說,哀家是看不到年兒的才藝了?”
太后娘娘這么說,眾人都等著看小姑娘該怎么應付,是直接順著話,推拒表演,還是來一場平平無奇的表演,在各家夫人看來,還是后者更好一些。
看來被太后娘娘記住并不完全是好事。
“年兒不想讓太后娘娘失望,也不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