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年兒又做了什么?”他想讓自家人在賞菊宴上,少表現,如今看來這是沒少表現啊!
小姑娘這次吸取了教訓,沒有再賣關子,而且為了不被父親責備,還先把太后給搬了出來:
“太后娘娘命人展示才藝,年兒可不是主動請纓的,是太后娘娘點名要看年兒的才藝。”
如果是被迫表現的話,那王茂平倒是還能接受,但他想不出來,閨女究竟表演了什么才藝,能夠出色到獲得賞賜的程度。
畢竟他閨女如今掌握的那些才藝,如果用兩個字來評價的話,那就是“學了”。實在是沒有資格參加如此高手如云的比賽。
如果硬要說的話,書基本上需要與詩詞搭配,雖然前者閨女有點兒競爭力,但搭配后者的話,顯然沒戲。那最后可能也就只剩下畫了。可畫卻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知道年兒展示的才藝是什么嗎?是蹴鞠!”
王守昌和王廣順對于自家曾孫女(孫女)那是無條件的贊賞,此時已經在心里寫好了書信的第二部分,他家小年兒展示蹴鞠獲得了太后娘娘賞賜的糕點。
“年兒做得不錯!”這句夸贊是出自王茂平真心實意的。他閨女的情商還可以,既不會讓別人失了顏面,也不會讓自己失了顏面。
當然也能夠看得出,擁有一個競爭少的才藝,關鍵時刻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王茂平的一句話,讓閨女大大的眼睛笑成了彎彎的月牙。剛想要繼續顯擺下去,就聽見大鵝已經燉好的消息。小姑娘當即就放棄了說下去的打算,很明顯,在分享八卦與大鵝之間,選擇了大鵝。
而王瑞崢這個小家伙就好像有感應一般,已經等在了膳廳的門口,時不時的向外探頭,看來是迫不及待的等待開飯了。
晚餐的主菜自然是燉大鵝,不過和往日的吃飯氣氛不同,今天的黃氏和劉氏表情中還帶著嚴肅。想來今天這頓晚飯注定是要每人都發表吃后感了。
其實閨女和兒子總說自家大鵝燉的最好吃了,也算是實話,畢竟確實好吃,而且王茂平也想象不出來,這個燉大鵝還能怎么更好吃。
不過盡管王家人在品嘗過后的吃后感中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但是黃氏和劉氏顯然是不滿意的,可也說不出來哪里不滿意,于是只能撂下一句:“明天繼續燉。”
這可把兩個孩子高興壞了,終于要過上每天都能夠吃到燉大鵝的生活了嗎?
“奶,娘,我覺得你們可以去嘗酒樓食肆的燉鵝,這樣才能吸取各家所長。”王茂平提議道。
“二平說的不錯,明天開始咱們就去酒樓和食肆。”黃氏覺得孫子說的很有道理。劉氏也點頭表示贊同。
兩個孩子則是可憐巴巴的望向自己的祖母和曾祖母:
“年兒(崢兒)能一起去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