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高俅心中一動,又有了一個想法,上前道:“陛下,臣以為即便推行此抵贖之法可在數月內籌措起足夠封賞江南將士的錢糧,但這畢竟需要等上不少時候,恐怕前方將士依然會有所不滿。所以何不先許他們更多好處呢?”
“此話怎講?”趙佶這時心情大佳,便笑著問道。
“臣以為可給江南將士們便宜之權,讓他們可奪附逆者之家財充作軍中之用,如此一者可讓將士獲利,二者也能懲治叛逆,為后來者戒,三者還能為朝廷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高俅立刻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皇帝又一次聽得頻頻點頭:“高卿所言,倒也在理,就照準吧。”
蔡京這時已經退了回去,聽了這話,似笑非笑地看了高俅一眼。這說法別人或許還不能即刻看出問題來,他卻是立馬就瞧出其中所包藏的禍心了。他這是要壞了孫途及山東軍的名聲啊,若孫途真這么做了,江南局勢只會越發混亂,那些當兵的一旦真放開了亂搶,可就未必能收得住了。
而且,即便孫途不肯接受此法也沒關系,反正他高俅沒有任何損失。而且只要他有心,還可以在軍中散播相關之事,讓孫途在將士心中的威望大打折扣呢。可算是無本萬利,包賺不賠的買賣,實在是陰險得很。
直到見趙佶答應此事,高俅的心情才好了許多。說實在的,孫途這回再次建功可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長此以往,要是真讓其平了江南之亂,此人就真個再難對付,必成大患啊。而自己和他又早成怨仇,誰知道到時會是個什么結果呢。
其實就連趙佶的內心對此也是有些復雜的,雖然孫途大勝反軍,拿下湖州讓他很是高興,可這也證明了他之前重用朱勔是個多大的錯誤。這家伙在時,不但橫征暴斂導致江南大亂,自身還無能到了極點,被反軍打得一退再退,都跑到金陵去了。
結果孫途剛把他一殺,只用了幾月時間,就把他兩年都沒能做到的事情給辦成了。兩廂對比,就顯得他趙佶之前確實信錯用錯了人,這讓他的臉面往哪放,威信何存啊?
正是懷著這等復雜的情緒,趙佶便快刀斬亂麻地將此事給敲定下來,沒有再在此事上多作糾纏。然后便下旨退朝,等著一切落實下去。
也是直到退出宮后,那些真心為國的臣子們才開始三三兩兩地湊到一起,討論著該如何委婉地抵制皇帝的這一亂命。
若是放在十幾年
(本章未完,請翻頁)
前,遇到這樣的事情臣子們當朝就敢直接駁了皇帝的旨意,畢竟大宋朝廷百年來官員們早就養成了正面直懟皇帝的好傳統,別說是這種大有問題的亂令了,就是對天下有好處的政令,甚至是皇帝的家事,臣子們也沒少干預反對,趙家皇帝們對此還沒有半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