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國容易治理難,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對大漢這幫武力值爆棚的武將來說滅掉周邊的番邦小國非常容易,只要過去基本就是一路橫推。
但滅國之后呢?
大軍不可能一直駐扎只能撤軍,撤軍之后被滅的小國就會另立國君死灰復燃,大漢再滅人家再復,周而復始永無盡頭。
想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改土歸流,將被滅小國納入大漢治理體系,融入大漢版圖之中。
但這需要制定完善的治理政策,同時還需要政策的持續性,這個持續時間最少需要二百年,期間不能朝令夕改,不能人亡政息,在這點上最具說服力的就是朱元璋治理云南的案例。
歷史上的云南從唐朝中期就開始獨立,分裂成了南詔國,到了宋朝又變成了大理國,元朝雖滅了大理卻因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什么都沒改變,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的時候,云南已經脫離中原六七百年,形成了獨立的文化和文字,跟中原徹底沒了關系。
面對這種已成死結的局面,朱元璋利用鐵腕手段先進行武力鎮壓,隨后大規模移民,將云南百姓遷入內地,將內地百姓遷往云南,利用人口置換不斷提高當地漢民比例,又命義子沐英長期鎮守云南,經過沐家近三百年的努力,等到明朝末年,明初的蠻夷叛亂問題就變成了縣令都能輕松平定的街頭打架斗毆的治安問題,可見明太祖親手制定的政策的威力。
過年期間閑來無事,劉關張諸葛幾人大半時間都纏著關興講述后世歷史,因此早已清楚了漢末到關興穿越前的歷史脈絡,只是不清楚旁支末節罷了。
劉備蹙眉道:“明太祖朱元璋的辦法確實不錯,但如此一來豈不是等于變相分封嗎,這能行嗎?”
對于分封,劉備多少是有些顧慮的,因為大漢與大明的情況不同。
漢承秦制,秦卻只有十四年國祚,換言之大漢是在秦滅六國的廢墟上建立的,高祖劉邦更是從戰國時期過來的,對分封制的危害可太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高祖劉邦立國之初,為維護國家穩定實行了郡縣與分封并行的政策,然后后續之君便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不斷的跟分封制做斗爭,甚至還引發了七國之亂。
盡管如此分封制依舊沒被廢除,直到光武中興之后依然存在著許多郡國,后續帝王費了很多努力才逐漸將郡國制這種國中之國給磨滅掉。
因此老劉家對分封的問題很是忌憚,能不封就不封。
關興清楚劉備的顧慮,繼續說道:“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成不變的套公式,既然知道了明太祖朱元璋治理云南的成功案例,咱們就再談談明成祖朱棣治理安南失敗的反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