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滅掉安南之后并未像老爹一樣派國公永久鎮守,而是派流官治理,明成祖最初是派一位名叫黃福的官員坐鎮安南的,黃福因調度得當深受安南百姓擁戴,但在安南沒多久就被召回朝廷……”
“黃福的繼任者剛一上任就廢除了黃福制定的,執行多年且行之有效的政策,采用暴力統治,逼的安南各地皆反,后來明朝見安南局勢糜爛不得不再派黃福過去救場,但那時局勢已經徹底失控黃福也無力回天,幾乎剛到安南就被當地義軍給擒了,義軍抓到黃福非但沒殺,反而像受到委屈終于見到父母的孩子似的,痛哭流涕向黃福控訴道“治理安南的若一直是您,我們何至于造反啊”,然后就給黃福盤纏將其給放了,后面安南就脫離明朝的掌控獨立出去了。”
“陛下,征服一個地方很容易,但想消化一個地方卻很難,就拿巴蜀來說吧,秦國是秦惠文王時期拿下的巴蜀,卻到秦昭襄王時期才徹底平定境內起義,將巴蜀永遠納入秦國統治之中,南中以前是夜郎國,是孝武皇帝派兵打下來的,孝武皇帝攻下南中已經三百多年,可直到現在朝廷依舊沒能實控南中,為什么,不正是因為朝廷朝令夕改,政策沒能長久的持續下去嗎?”
“再說扶南,分封出去的話確實有諸侯坐大,反過來威脅朝廷的隱患,但若不分封的話,扶南就永遠都是扶南,變不成大漢啊。”
“這種境外小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乃至文字都與大漢截然不同,想要治理就得先向他們輸入大漢文化,讓他們對大漢產生認同,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若分封出去就不一樣了,分封出去的諸侯會將這些瑣碎的問題逐一解決,將來朝廷再想收復扶南就不用面對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只要將這個諸侯滅掉就行。”
“周朝為什么分封,不就是境外全是蠻夷沒法實控,只能派遣諸侯去發展嘛,經過數百年的征戰發展,等到秦滅六國的時候,各路諸侯早已解決了境內的文化問題,始皇帝只需要滅掉六國國君就能將六國的城池土地全部收入囊中,而非像周朝那樣艱難治理,一寸寸的蠶食土地發展壯大了。”
說白了周朝的諸侯國都是創業者,秦滅六國屬于掠奪,直接搶了六國數百年的勞動成果。
扶南也是一樣,境內全是蠻夷,大漢在境內沒有絲毫根基,一切都得從零開始,這種情況下想快速吃掉扶南就得分封諸侯,給諸侯絕對權力,等諸侯解決問題創業成功之后再將諸侯滅掉,扶南自然就融入華夏了。
就算劉備的子孫做不到也沒什么,別忘了四百年后還有個叫李世民的碳基生物呢。
祖宗是要為后輩鋪路的,前人栽樹后人才好乘涼,前人只有打好基礎,后人才能一飛沖天嘛。
劉備聞言陷入沉思,思忖許久才問諸葛亮道:“丞相你怎么看?”
諸葛亮揮扇說道:“臣覺得安國說的不無道理,肉只有吃進嘴子里才有機會消化,沒吃進嘴里都是別人的,咱們再眼饞也只能干看著,所以臣同意先分封出去,派名諸侯永久治理,先將扶南融進大漢再說。”
劉備捋須道:“明太祖治理云南和明成祖治理安南的案例確實值得借鑒,那就按安國的意思辦吧,派名國公過去永久治理扶南,至于將來如何,留給后人吧,只是派誰去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