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永鎮扶南的人選,劉備又頭疼了。
此事必須派名公爵過去,派名侯爵撐不住場子,但問題在于人家都位居國公了還會去那種窮鄉僻壤干這種苦差事嗎?
張飛甕聲甕氣的說道:“費那腦筋干啥,糜威不是在扶南嗎,讓他直接鎮守不就行了?”
劉備搖頭道:“糜威絕對不行,糜芳已基本掌控林邑,糜威再掌控扶南的話可就一姓掌兩國了,這么做隱患太大不可取,況且子仲(糜竺)只有糜威一個兒子,不能給扔到邊境去,回頭我找憲和(簡雍)商量商量吧,時間不早了都回去休息吧。”
簡雍是不可能去的,劉備還要仰仗他呢可不能派去扶南那個犄角旮旯,況且簡雍年紀大了身體也吃不消啊。
但簡雍有兒子,將簡雍的國公爵位移到長子簡桓頭上,讓簡桓代替簡雍世鎮扶南應該沒問題。
先前因為登基大肆封賞的時候,文武百官對簡雍孫乾被封為國公是有微詞的,認為兩人功勞太小,只靠資歷被封為國公不合適,現在就讓他倆的后代為朝廷出點力吧。
先將簡雍的國公爵位扔出去,回頭再找個地方將孫乾的國公爵位也扔出去,等于變相的廢掉了兩人的爵位,最起碼他倆的后代不會再待在朝中消耗大漢基本盤上的資源了,畢竟國公的俸祿和特權可是很高的。
將兩大國公扔到境外去,發給他倆的錢和權不就省下來了嗎?
經過一夜的思考劉備也想通了,地球上的土地那么多,朝廷直管的話根本管不過來。
而且跟著他打天下的兄弟也不少,全封爵位的話朝廷的財政也支撐不住,但不封又不行,如此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大漢境內公侯伯等爵位很多,大漢境外的無主土地很多,這不巧了嗎你說。
這些獲封爵位的將領都算是隨他創業的股東,創業成功就得分紅,但劉備不想分紅想獨占股份怎么辦呢,把這群股東都扔境外二次創業去。
完美!
因此早晨天剛亮劉備便將簡雍招進宮中商議扶南問題,簡雍沒能承受得住“世鎮扶南,與國同休”這八個字的誘惑當即替兒子答應下來。
隨后劉備下旨,廢除簡雍的燕國公爵位由其子簡桓繼承,簡桓繼承爵位之后立刻趕往扶南擔任扶南國君,可借鑒三省六部設立三司六廳,自行組建治理班底。
同時給區連和糜芳下旨,給糜芳尚未出生的兒子取名糜忠,封糜忠為象林侯,區連繼續擔任林邑國王,死后以王禮厚葬,然后廢國由其外孫,糜芳的兒子象林侯糜忠繼承,象林侯爵位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劉備連糜芳兒子的名字都取好了,只是給糜芳兒子取名糜忠多少有些諷刺意味。
但這算是間接給區連和糜芳吃了顆定心丸,告訴兩人好好干,因為你們是在為你們的子孫打工。
但前提是糜芳尚未出生的孩子得是個男的,要是個閨女可就尷尬了。
兩道圣旨一出朝中一片嘩然,這已經不是變相,而是實打實的分封諸侯了,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啊,以后再見簡桓就要以國君之禮待之了。
扶南雖然偏遠,但只要利益足夠,大漢士族是不怕困難不怕偏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