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始建于華夏隨朝時期(公元794年),倭國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遷都于此,京都作為倭國都城,己有近千年的歷史了。
京都城很大,人口約十萬人,如果從天上往下看,就象一個大大的圍棋盤,低矮的木房子排成四四方方的街道。
京都的皇宮叫天皇御所,修建在城市中心,不過天皇御所歷史上被焚燒了七次,后世見到的天皇御所己不在原址,是十八世紀孝明天皇重建的,占地11萬平方米。
現在的天皇御所在京皇城中心,占地6萬平方米,形成了“圍棋盤”上城中城。
京都城的西邊還有一座附城,叫二條城,是德川幕府的創建者德川家康于1607年下令修建的,二條城建有扶夷大將軍府,是德川幕府用來監督和控制天皇的。
進城后,樸志煥如向導般將眾人帶到天皇御所附近的一家客棧安頓下來。
客棧里,韋曉寶從系統空間里拿出煉丹爐和百年三七,熬了三七跌打藥送到蘇荃面前,和當初送藥湯給雙兒一樣,蘇荃也感動得不能自已。
吃過晚飯,樸志煥就去打聽如何能進天皇御所。
天皇御所被德川幕府的重兵把守,固若金湯,常人難以踏足。
不僅如此,御所內還駐扎著德川幕府的高手,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翻墻而入,簡直比登天還難。
韋曉寶則帶著雙兒和靈召去御所外面溜達,看有沒有機會混進御所。
靈召公主向韋曉寶介紹了天皇御所的一些情況,御所分前宮和后宮,前宮是天皇辦公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后宮是天皇一家人居住的地方。
前后宮里都有很多宦官和宮女服侍,倭國把太監叫宦官。
現在已經是黃昏,前宮大門已經關閉。門口站著值守的天皇近衛軍。
這些天皇近衛軍都是德川幕府派來的,不聽命于天皇,天皇如果要走出御所,必須經大將軍德川甲康同意。
天皇現在只有十三歲,所有的權力都被德川幕府正大光明的代行,前宮每天都門可羅雀,如果有大臣想拜見天皇,也必須經德川幕府同意,沒有德川幕府的同意,御所的大門都進不去。
御所一共有六個大門,東有建春門,南有建禮門,北有朔平門,西有皇后門、清所門、宜秋門。
建春門是正門,只在重大節慶時日開啟。
建禮門和塑平門都是大臣出入的門,但從1607年德川幕府掌權后,就一直重兵把守,沒有德川幕府的通行證,不得出入。
西邊的皇后門是便利天皇的親戚出入的,但這些親戚受到德川幕府的嚴格把控,沒特殊情況是不讓進天皇御所的。
清所門和宜秋門是宦官和宮女進出的,每日采購貨物,以及從宮里運送垃圾,都從這兩個門走。
韋曉寶聽到靈召公主介紹完畢后,要想混入御所,只能在清所門和宜秋門找機會了。
………………………
作者有話:
感謝各位帥神仙女們的捧場,請大家用您發財的小手指,點一點右上角的豎點,再點開書籍詳情,給個五個星星,再給本書一個評論,平時路過時,長按屏幕,選擇一段文字,就可以發表段評!
對新書來說,星星、總評、段評和催更,非常重要,蕃茄大大要給流量的,謝謝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