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普通的鏡子,我那里十文錢,走私到華夏就是一貫錢,同樣翻了百倍;
香皂我那里五文錢,華夏同樣百倍,賣五百文錢。
還有花布、衣服、水瓶、瓷盆、香粉等等很多華夏根本就沒能力生產的物品,走私過來都是百倍利潤。所以海幫走私才日進斗金。”
“這跟朕有什么關系,海幫不是都被你抄家了嗎,這些年掙的錢全都進你的腰包里了。”
“這跟陛下您的關系可太大了,如果您不搞遷界禁海,禁止自由貿易,那么走私也就無法獲取暴利。”
“走私是否能夠獲利與朕并無關聯,同樣也和朝廷沒有任何瓜葛。遷界禁海乃是順治爺早已制定好的國策,絕對不能隨意變更。”
“之前或許沒有關聯,但如今卻有著密切的聯系。”
“這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康熙一臉困惑地問道。
“如果您將福建對外開放,由您提供土地,而我則負責出資出技術,我們可以共同在福建建立工廠。專門生產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物品。您覺得這個主意怎么樣?”
“何為開放?”康熙疑惑地追問道。
韋曉寶思考片刻后回答道:“這就如同現今大清開放上海、廣州、寧波這三個港口,準許外國人來到這些港口從事貿易活動,并通過海關收取稅款。
然而,福建的開放并不僅僅局限于開展貿易,還包括建設作坊、工廠,招募那些失去土地的流民以及遭受災害的民眾進廠工作,同時向他們發放工錢。生產出來的商品銷售還可以收稅。
對于大清來說,這種方式帶來的好處很多,我就簡要說五點:
其一,可以通過土地入股獲得分紅;
其二,能夠解決災民、流民以及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從而維持社會的穩定,避免出現叛亂;
其三,大部分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都由農民提供,例如用糧食釀酒,用棉花織布等,這樣可以提升農民的收入;
其四,這些商品豐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其五,隨著商業活動的繁榮,大清的稅收也會相應增加,國家的財政狀況將得到改善。
面對如此眾多的好處,又何樂而不為呢?”
韋曉寶說完,一臉淡定的看著康熙。
康熙這次似乎真的把韋曉寶的話聽進去了,但他內心深處依然無法完全消除對韋曉寶的警惕和疑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