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比利牛斯戰爭,就是是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與西班牙王國以及葡萄牙王國在比利牛斯山脈處展開的從1793年3月一直持續到1795年一系列的戰事總稱。
與大開大合,緊張刺激的北方戰事不同,法國與西班牙葡萄牙聯軍在山區的戰爭,一直打得不溫不火。尤其是在進展緩慢的東比利牛斯地區,交戰雙方的拉鋸戰始終處于比利牛斯山脈東端,上至法國所屬的佩皮尼昂要塞,下到西班牙境內的菲格拉斯城,之間的狹窄區域。
1794年2月,杜戈米爾將軍指揮的西比利牛斯軍團一路高歌猛進,兩度包圍巴斯克地區首府畢爾巴鄂。并在同年7月處,一舉攻克這座“伊比利亞半島的第二顆明珠”,且收獲頗豐。
與此同時,數次增兵的東比利牛斯軍團,也只是將西班牙人趕出了法國境內。
鑒于此,熱月政變之后的新一屆救國委員會,接受了卡爾諾的建議,將功勛卓著的杜戈米爾將軍調往東比利牛斯軍團擔當指揮官。
此舉,立刻獲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9月上中旬,經過短暫重整的東比利牛斯軍團,猶如浴火重生一般,煥發出強大的戰斗力。
9月8日,杜戈米爾和他的新軍團再度越過比利牛斯山脈。此次,法軍投入了3萬6千名士兵,進攻西班牙在地中海東岸的防御鏈。
其中,第一線攻擊部隊有2.2萬名士兵,西路是奧熱羅的9千人部隊,中路是佩里尼翁的8700人部隊,東路是索雷4300人部隊;第二線攻擊部隊有7500人;第三線攻擊部隊4500人;另外還有8000人作為預備部隊。
從戰斗一開始,杜戈米爾將軍指揮的3萬多法軍,就一路輕松的擊潰了西班牙軍隊的攔截,再度將戰線推進到菲格拉斯城下。
10日2日,借助經典的“沃邦攻城法”,東比利牛斯軍團很是順利攻克了已經被軍事要塞化的菲格拉斯城。
此役得勝之后,在新司令的指引下,整個軍團僅僅修整一日,就高唱《馬賽曲》,再度出擊。
依照杜戈米爾將軍之前呈報給軍委會和救國委員會的軍事方案,這位軍團司令官準備一鼓作氣,攻下30公里之外,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軍事重鎮,也是巴塞羅那的北方門戶,赫羅納要塞。
然而,戰場之上總是充滿了各種意外。
就在執掌外交委的勒貝爾費盡心思的籌劃著,應該選擇派出那一位部屬充當和談特使,趕赴法西邊境的時候,東比利牛斯軍團那邊卻傳來了噩耗:那是司令官杜戈米爾將軍,連同國民公會的派遣軍事特派員德爾布萊爾,以及一干的參謀們以身殉國。
10月5日,東比利牛斯軍團包圍了赫羅納城,很是輕松了擊潰了從巴塞羅那方向趕來的西班牙援軍。
12日,杜戈米爾將他的指揮部設在距離赫羅納城很近的一處高地,并將此地設定為法軍進攻的重炮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