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國王卡洛斯四世,他處理政務的時間從不超過15分鐘,其工作任務基本上就是簽字。至于其他時間,大都干他最喜愛的細木匠活兒,或者去擺弄馬匹。而晚上玩紙牌,直到在牌桌上睡著。
如果按現代精神病學家的觀點來看,卡洛斯四世差不多可被定為半低能者,他能夠接受某種教育,但是他缺乏起碼的尊嚴和能力。
能夠和卡洛斯四世的低能和怯懦相媲美的是他的王后、來自帕爾馬公國的路易莎。這是一個愛賣弄風情的、愚蠢而野心勃勃的丑陋女人,她把總是“兩眼無神,嘴巴半張”的丈夫玩弄于股掌之中,和情夫首相戈多伊一道,牢牢地把持了馬德里朝政。
她的話就是法律,她的利益就是國家利益,她犧牲公益來滿足形形色色的私欲。沒人喜歡她,她的兒子仇視她,情人們利用她、掠奪她,百姓嘲弄她。
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王國內部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
首先,是國家財政狀況非常吃緊,國庫赤字已連續多年。大航海時代以來的幾個世紀的富足生活讓王室與教會習慣于奢華、鋪張,王宮內每天都是歌舞宴會,男人與女人的漂亮衣裳,連寵物們就已厭倦;天主教的教士們仍在大把拿著國庫里的錢為上帝修教堂,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街區接著一個街區,到處都是宏偉的天主大教堂。
再是貴族們的橫征暴斂。因為國庫空虛,國王下發給各地貴族們的錢財時常得不到保障,為維系其龐大的開銷,貴族們惟有加大對轄區內百姓們的壓迫與剝削,特別是猶太人、摩爾人還有愛爾蘭人后裔。苛捐雜稅五花八門,貼滿了通告欄,貴族委派的稅務官們每天工作就是帶著幾個士兵守在城門口,街道上,渡口邊查驗過往人員的納稅情況。
三是自由派貴族的政治主張。受到英國光榮革-命與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很多來自殖民地的新興貴族加入到自由派的行列。他們要求仿效英國頒布憲法,建立君主立憲制,限制王室、教會與舊式貴族們的各類特權,有些經歷過法國大革-命的激進人士更是超越了自由派主張,公開提出了開創西班牙共和國的新主張。
四是殖民地開始動蕩。在美洲,因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鼓舞了拉丁美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那里的人們拒絕納稅,有的甚至在秘密籌備武裝暴動;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許多自由派貴族也在一旁搖旗吶喊,加以鼓動;因為在賦稅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殖民地官員與王國政府的關系同樣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
最后一點,就是該死的法西戰爭。
1784年,出生于巴達霍斯的沒落貴族家庭,年僅17歲的戈多伊前往馬德里,加入王家近衛軍。因長于歌唱與彈奏吉他,戈多伊得以進入王宮,獲得國王卡洛斯四世及王后瑪麗亞-路易莎的寵信。1792年,戈多伊在王后支持下出任首相一職,獲封拉阿爾庫迪亞公爵。1793年,西班牙卷入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
事實上,戈多伊之所以積極尋求王國對法宣戰,不過是為取悅西班牙的兩位統治者,以及反對他擔當首相的一些保守派貴族。后者有不少親人在法國大革-命中受到了迫害,甚至上了斷頭臺。
只是在政客眼中,對法宣戰與出兵參戰根本就屬于兩碼事。譬如圣彼得堡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沙皇,她在第一時間就向法蘭西共和國宣戰,可至今快兩年了,一名俄國士兵沒能靠近法國的邊境線。
同樣的,戈多伊也希望所謂的對法宣戰,就是與法國人隔著比利牛斯山脈,各自在南北兩麓,隨便朝天空放放空槍罷了。
想法雖然很美好,然而現實卻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