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而言,當日在基伯龍鎮召集的保王黨人的軍事會議上,流亡軍統帥赫維利伯爵堅決反對皮塞伯爵和他的參謀們,冒險進攻圣路易港的決策,事實上也并沒有錯。
以4千流亡軍的實力,即便是算上8千名由博伊斯蓋指揮的,來自雷恩和富熱爾一帶的保王軍,這1.2萬人也無法攻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3千共和派士兵嚴密把守的港口要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被奧什派出的援軍抄了后路,繼而被圍殲與路易港要塞之下。
事實上,奧什曾委任擔當過安德魯副官的貝西埃爾上校,進行過類似的戰爭推演,反倒是貝西埃爾深感自己能力有限,通過他與安德魯統帥間的特殊關系,直接向總參謀部的貝爾蒂埃將軍,緊急借調了七、八位軍事參謀。
新參謀部的參謀們在反復推演之后認為,以叛軍當下的實力,進攻布拉韋河南岸的路易港要塞的可能性極低,而且即便是發動進攻,也會損失極大,還面臨著全軍覆滅的危險。
至于正面進攻“布列塔尼聯合軍團”三萬精銳之師(眼下不到兩萬)嚴密把守的瓦納與歐萊一線,更是自取滅亡……
參謀們認為,當下的流亡軍除了選擇在基伯龍半島繼續固守待援之外,就只能在地形復雜,島嶼眾多的莫爾比昂灣沿岸,展開對共和派軍隊的“小戰爭”,也就是邊打邊走的游擊戰。
在綜合了參謀部的意見之后,貝西埃爾上校隨即向奧什將軍建議,動員1萬人左右的機動兵力,針對莫爾比昂灣沿岸的40多個重要鄉村城鎮,實施新一輪的武裝清剿。其行動目標,盡可能的消滅那些隱藏起來的朱安黨叛軍,或是將他們趕下海。
七月初,奧什就調集了五千名士兵,分成五個縱隊,進入莫爾比昂灣沿岸地區,也就是朱安黨叛軍首領之一的卡杜達爾的大本營,實施清剿行動。
因為機動兵力不足,奧什隨即借助信號機和信使發布軍令,讓其他方向的增援部隊,尤其是來自西方軍團的援軍,不需要立刻趕赴瓦納大本營報道,而是就地參與到圍剿莫爾比昂灣叛軍的行動中。
于是在行軍到米濟亞克鎮的時候,卡恩和他的副手就收到了聯合司令官奧什將軍的這一份軍令。
反復確認了消息的可靠性后,卡恩就拿著這份軍令向安德魯統帥匯報,后者笑了笑,說:“我已簽署了軍令,在整個布列塔尼地區,除了我的近衛騎兵旅之外,包括憲兵第二師團在內,所有共和國的軍隊都要服從奧什將軍的軍令。”
于是在下一刻,不再猶豫的卡恩立刻將統帥的步兵旅,3千多人一分為三,自己與兩位上校副手,各自帶領千余名士兵。卡恩將軍的作戰目標,是南面的布羅涅、比利耶爾這兩座村鎮。
當得知共和派軍隊來襲的消息后,指揮布羅涅、比利耶爾一帶的朱安黨叛軍首領莫里斯-拉格諾,并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決心組織抵抗,好拖延時間讓婦女兒童們乘坐木筏,躲藏于莫爾比昂灣的荒島上。
于是,莫里斯召集了兩個相鄰村子里所有的一百多名青壯年男子,登上布羅涅教堂的大鐘樓,并迅速撤掉了梯子,再用巨木封住了鐘樓的門。至此,任何人都無法再攀上這座教堂的大鐘樓。
與保王黨勇士們一同登樓的,還有五十多位決意與她們的親人或是愛人共命運的婦女,以及七八個未成年的孩子,最后還有鎮上本堂神父布蘭維蘭。
在進入布羅涅鎮之后,卡恩驚訝于叛軍主力居然自我困于教堂塔樓,但很快,他明白了這些人的目的,是在掩護老弱婦孺逃入森林或是無人海島。
卡恩隨即下達作戰指令,他先分出3百士兵警戒兩個村落周邊,其余的8百人跟隨自己進入鎮中心,將教堂和鐘樓團團圍住。
一開始,卡恩并不打算強攻,只是派出一名來自布列塔尼本地的士兵,打著白旗上前喊話,希望莫里斯能夠認清形勢,帶領他的士兵能放下武器,安全的走出教堂。因為在戰斗正式打響之前,共和國-軍隊保障不會追究任何人的罪行。
然而,未等信使把話說完,莫里斯就手持獵槍將打著白旗的勸降信使擊殺于教堂廣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