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年,由荷蘭愛國黨人臨時組織的議會政-府,很是爽快的與法國特使梅爾蘭簽署了一份《兩國和約》,繼而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第一個“姊妹共和國”,也就是巴達維亞共和國。
在巴達維亞共和國成立后,在法國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和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對荷蘭封建地主制度進行了廢除,并且通過了一些憲法性文件,逐步實現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憲政化。
跟隨舊日的尼德蘭一起徹底覆滅或是被打壓的,還有一度很強勢的行業協會,永久性的寡頭市政議會,以及特殊地位的教會。
另外,依照和約荷蘭人還必須在未來的2年內,向巴黎支付超過一億里弗爾的軍事保護費,并承擔法國駐軍,即巴達維亞軍團2.5萬官兵的軍餉,以及一切軍需開銷。
所謂的巴達維亞軍團,就是北方軍團裁撤之后的一部分,安德魯任命了曾經的半個上司,索漢將軍擔當軍團的總指揮。從改寫了另一時空中,智勇雙全的索漢從未成為軍團正式司令官的歷史;
在法國執政官的扶持下,曾在阿登軍團為安德魯短暫效力的荷蘭籍將軍丹德爾斯,擔當了巴達維亞共和國國民自衛軍的總司令。至于該國的政治要員,安德魯和法國沒有進行太多的干涉。
此刻,安德魯已執掌“綠廳”,身為法蘭西執政官的他給這一份兩國和約做了一個批注,那就是允許荷蘭商人使用法國急需的貨物,來抵消那一億里弗爾的軍事保護費。
而所謂的急需貨物,就是包括瑞典的精鐵礦、巴西的天然橡膠,加勒比地區的蔗糖、咖啡和可可,俄羅斯的小麥,東方的瓷器絲綢,等等。
9月初,在與來巴黎訪問的老部下,巴達維亞共和國自衛軍司令丹德爾斯會晤之后,安德魯還同意將戰爭稅的支付期限,從原先的2年延長到5年,且不用額外支付利息。
此外,安德魯還大幅度削減了荷蘭的造艦規模,而是改為修筑與改造海防要塞。那是他清楚的知道,荷蘭艦隊的德行與法國海軍差不多,即便是擁有了三五倍的實力,聯合起來也打不過英國人,而且荷蘭艦隊習慣于叛變,還不如將省下來的資金用于國計民生的產業,或是繼續發展遠洋航運,或是搞私掠艦的“游擊戰”。
上述措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挽救了“貿易立國”的荷蘭遠洋商業運輸,從而促使巴達維亞共和國慢慢的恢復往日的生機,只是距離17世紀的盛世繁華,依然相聚甚遠。
從1795年8月開始,荷蘭人也在效仿法國,建立了自己的國民公會,并著手制定一部意在擺脫古老的烏德勒支聯盟的,更合理、更民主的國家憲法。
然而,在首都阿姆斯特丹掌握國家行政大權的“愛國黨人”,寄望與巴黎的和平條約發生重大影響的時候,法國人正悄悄的將“自由、平等、博愛”的標語,從整個法國的墻壁上刷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