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承認了法蘭西對萊茵河左岸地區(萊茵蘭)的所有權,以換取法國不再針對巴登、符騰堡、魯爾等國,采取(掠奪性)的軍事行動。
需要說明的,那個不知何時成立的魯爾公國盡管沒有獲得帝國議會的批準,繼而在神圣羅馬獲得諸侯國的地位。然而,這個魯爾公國依然作為獨立的德意志邦國,成功加入到與法國的和平談判中。
與此同時,法國政-府也做出了保證,未來一到兩年內,會將位于萊茵河右岸,法軍占領下的一部分德意志領土,移交給與法國達成和平協定的巴登、符登堡與魯爾等國,作為他們失去萊茵蘭領地的一種補償。
另一方面,法軍未來的行動方向,依然集中于美因茨主教區、法蘭克福主教區、科隆主教區、普法爾茨選候國、萊寧根公國、菲爾滕貝格公國,瑞屬東弗里西亞,以及漢諾威等國。
法國人先是要掠奪這些德意志諸侯的財富,然后再將已經刮地三尺的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差不多一貧如洗的居民,給予巴登、符登堡和魯爾等國。
此外,這些與法國簽訂了和平協定的德意志諸侯,不得與法國的敵人,奧地利與英國結盟,其領土既不得駐扎任何的外國-軍隊,也不能接受法國的貴族流亡分子。
換言之,巴登、符登堡和魯爾等國即便日后不與法國締結軍事同盟,但也必須保持絕對的中立立場。
……
在共和4年的第一次外出活動,法蘭西第一執政官就放在了自己的出生地,斯特拉斯堡。
10月21日清晨,也就是督政-府的五位執政官在波旁宮,正式宣誓就職的第二天,安德魯就在騎兵衛隊的陪同下,啟程前往巴黎北部,數十公里外的莫頓莊園。
午后,等到埃爾隆伯爵夫人及他們的雙胞胎兒子登上馬車,安德魯隨即下令改道,朝東北方的阿爾薩斯大區前進。
安德魯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借口去斯特拉斯堡會見自己的老同學梅特涅的時機,接見那些跟隨在梅特涅夫婦身后的各國外交官,以及一位重量級的大人物。
而這,也將是德意志諸侯們在1795年的最后一次和平機會。因為兩個月之后,五個野戰軍團的四十多萬法國-軍隊,將會向萊茵河的左岸及阿爾卑斯山的東側,發動排山倒海的進攻,繼而徹底打垮奧地利及其仆從諸侯國,粉碎至1792年建立起來的反法同盟勢力。
而在1年前,安德魯的戰略意圖只是延續另一時空的歷史,讓拿破侖指揮的“偏師”意大利軍團,在北意大利半島所向披靡,呼風喚雨。
至于北方的瑞士軍團、萊茵軍團、美因茨軍團與摩澤爾軍團等這些威風凜凜的主力軍團不過是配合演出,目的在于吸引奧地利及德意志諸侯聯軍的注意力罷了。
然而,國內外的幾個重大事件促使安德魯不得不改變了原有的戰略規劃,決定盡最大努力,徹底解除來自奧地利和德意志諸侯的軍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