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巴黎的第二天,與未婚妻一同在圣路易島別墅里吃早餐的安德魯,就在《費加羅報》上看到了這一“爆炸新聞”。于是他立刻指示自己的副官薩瓦里少校派人前往警務部,了解相關情況。
此外,執政官還要求警務部和警察局,限制巴黎各家新聞報刊繼續報道此事,向外界封鎖與淡化這一起6死9傷的重大意外事件。
如果穿越者沒有猜錯的話,這種在1771年由英國人沃爾夫發明的,廣泛運用于印染行業,室溫下為無色至黃色針狀結晶的物質,應該就是后世傳說中的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后成為高爆炸藥的一種。
同等質量的苦味酸,其爆炸強度不僅比起黑火藥高出75倍,比起大名鼎鼎的tnt炸藥還要強大三分。
另外關鍵的一點,制作成炮彈的苦味酸可以在戰場持續燃燒,即便是它聚集在水面,其核心溫度也能升至1200度以上,足以將水面之上的一切船只燃燒殆盡。
不僅如此,苦味酸在爆炸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一旦成功滲入敵方軍艦內部,基本上就是群死群傷的結局。
在另一時空,以苦味酸作為主要成分的“下瀨炸藥”,就是實力相對弱小的日本海軍,連續打贏日清甲午海戰,以及日俄對馬海戰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殺手锏。
兩個小時后,軍械研究所的夏塞波少校接到了執政官的緊急命令,行色匆匆的趕到了波旁宮,卻發現上位者給自己展示了一種黃色粉末。
“執政官公民,這是苦味酸,屬于靛藍與硝酸的結合產物。”少校的大鼻子很靈敏,很快就聞到了空氣中散發的一種苦澀味道。
此外,在軍械所里面偶爾也會使用這種黃色染料來染布或是刷墻,所以,見多識廣的夏塞波對此并不陌生。
安德魯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示意軍械所少校跟隨自己來到后花園。作為第一執政平常散步的私人領地,后花園通常都是四下無人。
“你可以開始了!”進入后花園,安德魯就對著守在一處石桌旁的一名衛兵囑咐道。
很快,這名衛兵從一個陶罐里小心翼翼的倒出七、八克的苦味酸;隨后,他又在黃色燃料中摻雜了一些鐵銹,等到他用一根干燥細長的小木棍,將上述兩種物質混合均勻了,最后就抱著陶罐轉身迅速離開。
在看到執政官與夏塞波少校已退后到距離石桌30多步時,衛兵便從草地上拾起一根5公斤左右的實心鐵錘,在10米方向,朝著石桌中央的粉末位置扔了出去。
下一秒,眾人的正前方已有火光爆燃,伴隨著一聲沉悶的巨響,看似堅固的石桌直接被炸得四分五裂,石屑四濺。
當衛兵將鐵錘拿過來時,夏塞波少校發現錘頭居然也被炸掉一角。
安德魯頗為得意的對著少校說:“眼下的這個實驗,就是還原了3天前,發生于圣安東郊區的那一場爆炸案。你剛才看到的,就是苦味酸的巨大威力。
沒錯,這也是你日后需要完成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這種反應太過敏感,遇潮、遇熱、遇曬、遇重擊就會劇烈爆炸的黃色染料,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填裝到炮彈里面,最后安全的發射出去,形成一顆威力超過普通黑火藥八十倍的超級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