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有關“工程師”與“鼴鼠”的行動方案,并不僅限于英國一家。從一年前開始,軍情局已前后組織特工人員,在英國、奧地利、薩克森、瑞典與俄羅斯等一系列敵對國秘密實施。
為了保證潛伏者,高級特工“工程師”的安全,軍情局會立刻消除,并徹底切斷與“工程師”的一切聯絡。直到對方已在當地站穩了腳跟,“工程師”才會借助公眾報刊向<span>軍</span><span>情</span><span>局</span><span>總</span><span>部</span><span>發</span><span>來</span><span>密</span>報。
比如說,皮埃爾從倫敦向巴黎發送的都是單方面消息,情報就隱藏于《每日新聞報》與《泰晤士報》的廣告欄中,大多數都是需要翻譯的密語,僅有這一次的結婚通告,才使用明文向總部發送。
至于間諜組織中的“鼴鼠”們同樣都是單線聯絡,他們從法國抵達目的地,就立刻潛伏,轉入休眠狀態,等到“工程師”的喚醒。所有鼴鼠都無法知曉“工程師”的真實身份,他們只是在規定時間與指定區域拿取情報,并遵從上面指示行事。
一年來,軍情局主導的“工程師”與“鼴鼠”計劃,總共實施了5次,然而很多都進展并不順利。
這其中,派駐奧地利與瑞典兩地的“工程師”與“鼴鼠”計劃先后遭遇失敗,那是派駐奧地利的“工程師”在數周前,忽然投敵叛國,導致“鼴鼠”團隊遭到奧地利軍警的圍剿,幾乎全軍覆滅;
前往瑞典的“工程師”在抵達斯<span>德</span>哥爾摩的第二周,就意外死于馬車翻車事故,導致其法國間諜的身份暴露出<span>來</span>。好在軍情局這邊尚未派出“鼴<span>鼠</span>”,但也不得不宣告<span>整</span>個計劃無限制延遲;
此刻,派往薩克森與俄羅斯的“工程師”,由于時間暫短,軍情局內部暫時還不能做出準確評估。
好在英國,也是“工程師”與“鼴鼠”計劃最先開展的區域,由于是安德魯執政官親自主導策劃,反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此時,那位原本陣亡的皮埃爾上校,不僅成功化身為“約翰·古拉格斯爵士”,還在英格蘭的后花園-肯特郡成功站穩了腳跟,尤其通過收購肯特郡的煤礦開采權,發了一大筆橫財。
<span>當</span>然,上述<span>這</span>些并非全部。
皮埃爾還借助投資莫茲利的工廠,開始培養大批愛爾蘭與法國流民作為工廠技師(技工),<span>這</span><span>不</span><span>僅</span><span>為</span><span>法</span><span>國</span>帶來英國最先進的車床技術,更是秘密營造了英國“鼴鼠”們的理想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