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安德魯對于“勇敢者號”蒸汽機車的那一番極度夸張的贊美之詞,并沒有在巴黎和法國的民間,掀起太多的波瀾。
對于18世紀晚期的普通巴黎人而言,他們思考更多的,是明天的工作機會,家人們的一日三餐,以及本周的收入結余。
加之識字率不高,大部分平民看不懂報紙的緣故,因此他們對于那個吃煤喝水的,時不時還冒出一大片帶火星的煙霧,繼而發出震耳欲聾汽笛聲的鋼鐵怪獸,表現出相當程度的無知。
每當蒸汽機車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時,很多人因為處于憤怒或是恐懼,拾起地上的石塊,惡狠狠的向火車投過去。
另一方面,法蘭西鐵路公司當下依然歸屬于總參謀部實施軍管。在“1796年-1797年的德意志戰爭”結束之前,鐵路首先服務于軍事,而非糧食的民用物質不會成為火車的主要運輸方式。
當趨于成熟的蒸汽火車出現之后,安德魯已不再遮遮掩掩,決定大張旗鼓的予以發展。除了具備天生危機感的英國人外,歐洲大陸各國的統治者們絕對不會愿意投入巨資,來建造火車,鋪設鐵路。
除非是德意志人、俄國人、瑞士人、瑞典人被那些乘坐火車與輪船的法國士兵,按在地上摩擦了三五遍之后,才會長出記性……
從另一方面來說,法國普通人對火車的本能反應,未來也將復制于遠在干里之外的倫敦。也只有那些飽學之士與機械工程師,才會知曉鋼鐵怪獸那無與倫比的偉岸力量。而理查德·特里維希克,就是上述“清醒者”中的一人。
當倫敦報刊雜志的主編看到法國執政官對蒸汽火車的荒誕描述時,紛紛要求手下做原文轉載,再配上一組譏諷法國佬的政治漫畫,來嘲弄海峽對岸的年輕獨-裁者。
不知何時開始,倫敦艦隊街的報業老板忽然發現了一個屬于新聞界“財富流量密碼”。那就是但凡與法國第一執政相關的新聞報道,無論好與壞,都能激發讀者的高度興趣,銷量自然也是節節攀升。
當然,基于樸素的“政治正確”觀念,英國報業的首要任務,必須是揭示與披露邪惡的共和國,以及它那吃人不吐骨頭的執政官。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就在德意志戰爭爆發之際,倫敦《泰晤士報》第三版的一處不顯眼位置,刊登了一個礦山工程師的署名文章。
這位名叫理查德·特里維希克的工程師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肆贊譽了法國的第一執政,認為安德魯-弗蘭克是一位“撥開愚昧與保守設下的重重迷霧,繼而發現通向科技天堂的偉大人物”。
其間,特里維希克工程師不僅全盤接受了安德魯對蒸汽火車那一番蠱惑人心的描述,他還添加了自己對火車重大意義的憧憬。
不僅如此,這位25歲的礦山工程師,還嚴厲痛斥了保守的瓦特對于蒸汽機專利的過分保護,使得大英帝國痛失了拿下第一個發明高壓蒸汽火車的桂冠,將其拱手讓給了海峽對岸的敵國……
不得不說,特里維希克寫出這篇文章是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的,那是瓦特兩度拒絕了特里維希克的請求,拒絕向高壓蒸汽機開放“專利通行證”,固執的要求等到1805年的專利期結束。
1796年2月11日,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
當小皮特首相與幾位內閣同僚,一如往常的坐在小餐廳里,悠閑的喝著下午茶,彼此間還小聲的交流著。偶爾的,這些執掌大英帝國權柄的紳士們也會相互間,開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