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方面,是與安德魯關系一般的儒爾當將軍擔當軍團總指揮,原本的阿爾卑斯軍團,如今已更名為瑞士軍團,總兵力6到8萬人;
而在地中海與北意大利方向,法軍與撒丁和奧地利聯軍的交鋒,還是在從尼斯到薩沃納一線的狹長地帶對峙著。因為陡峭山體與復雜地勢的影響,自從1794年以來,兩軍之間僅有一些規模不大的陣地戰與消耗戰,
兩周前,法屬意大利軍團的原指揮官康克洛因病辭去了總指揮一職,目前的軍團司令官是一個僅有27歲,名叫拿破侖-波拿巴的將軍代理。盡管意大利軍團的實力一直得到增強,軍需供應也得到了保障,但總兵力依然不過7萬,同樣缺少騎兵,以及足夠的火炮。
依照貝勒加德伯爵估計,那位波拿巴將軍太過年輕,不太可能是法屬意大利軍團的下一任指揮官。雖說安德魯自己也是年輕人,但他卻習慣于任命那些老成穩重的將軍擔當軍團級的司令官,佩里尼翁、索漢、儒爾當與剛剛辭職的康克洛,莫不如此。
在這位聯軍軍事總顧問的表述中,目前集中了法國東線最龐大,也是最精銳的上下萊茵集團,將是法軍的最主要進攻部隊;
而瑞士軍團的存在,更像是一支防御性質的軍團,山地之國的戰事成敗與否,與德意志戰爭關聯不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于由年輕的波拿巴將軍臨時代理的法屬北意大利軍團,貝勒加德伯爵認為其目的不過是牽制奧地利及其盟友,防止后者反攻到法國本土。最多,也只是為法國奪取薩伏伊公國的部分領地。法國人想要借道撒丁王國與北意大利各個邦國,來入侵奧地利,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基于此,貝勒加德伯爵非常確信,法國人進攻德意志的腹地,以及維也納的方位,必須是,也只能是他們正面的兩個萊茵集團。
正是如此,皇帝弗蘭茨二世盡管暗中嫉妒弟弟卡爾大公的軍事才能,但最終還是接受了樞密院的建議,將哈布斯堡家族中最能打的王子,放到德意志戰場擔當總司令,指揮十多萬帝國-軍隊。
貝勒加德伯爵最后說道:“沒錯,兩年前的尼德蘭戰場上,安德魯-弗蘭克習慣于兵行險招,孤注一擲,那是他需要快速的崛起,以幾場關鍵性的重大勝利來為他在巴黎的仕途鋪路。
而今,這位僅有25歲的年輕征服者,已經掌握了整個法蘭西軍政大權。另外就當下來看,安德魯在持續打壓了雅各賓派與保王黨派之后,整個法蘭西已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挑戰者。
如今,他繼續推行這場德意志戰爭的目的,除了順應巴黎政客的政治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給自己的繼任者創建一個新國度,一個在神圣羅馬帝國和帝國議會中擁有投票權的德意志諸侯國。
就如同當年的法王路易十四,想通過一場西班牙王朝繼承戰,將他的孫子安茹公爵腓力,扶持成為西班牙王國的君主。”
對于貝勒加德伯爵的這一番分析,卡爾大公大體是認可的。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安德魯的所作所為,包括與普魯士結盟,鎮壓牧月暴動與保王黨登陸等,恰好就是貝勒加德伯爵剛剛陳述那般。
只是在卡爾大公心中,隱約感覺到安德魯對于奧地利有著一種莫名的厭惡感,也許在對方的血管里,有著腓特烈大帝的血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