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下萊茵集團的第四軍,在克萊貝爾軍長的親自指揮下,在從杜塞爾多夫渡過萊茵河,繼續前行了10多公里后,又突然折轉南下,與從波恩趕來的麥克唐納將軍指揮的第三軍合作,一西一北,突襲了符騰堡公爵布防在阿爾滕基興一帶的德意志聯軍。
在遭遇法軍突襲時,擔當聯軍最右翼的符騰堡軍隊因為守備松懈而猝不及防。此役損失極大,不僅死傷5干士兵,還被俘虜3干多人,另外丟失了28門大炮,以及8面旗幟。
聽聞上述消息后,負責德意志聯軍右翼的總指揮,瓦滕斯萊本將軍要求符騰堡公爵立刻發動反擊,奪回阿爾滕基興。
然而,符騰堡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得知海德堡陷落,而符騰堡首都斯圖加特,即將成為法軍的下一個打擊目標時,這位德意志諸侯瞬間就不淡定了,他直接將麾下的符騰堡軍隊,回撤到韋斯特林山的東面,也就是距離波恩20多公里外的馬爾堡。
此刻,身為聯軍右翼總指揮的瓦滕斯萊本將軍,反而不敢在繼續強令自己在七年戰爭中的老對手(符騰堡公爵曾是普魯士將軍),現如今的聯軍同僚兼下屬。
那是奧地利指揮官害怕弗里德里希二世撂擔子走人,在與法國人達成和解后直接放棄其防線,將軍隊拉回到符騰堡境內。
等到瓦滕斯萊本將符騰堡軍隊的情況,反饋至聯軍司令部那里后,卡爾大公對此也沒什么很好的解決辦法。
松散的神圣羅馬帝國不同于一直保持著中-央集-權的法蘭西,即便是皇帝弗蘭茨二世也不敢責罰不聽號令,擅自逃跑的德意志諸侯,符騰堡公爵。
而正確的政治流程,是奧地利將此事提交到位于雷根斯堡的帝國議會上做公開討論。然而這根本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最快也要半年時間。
估計等到決議出臺,巴登公國與符騰堡公國已經相繼“反水”,甚至會將法國-軍隊帶到多瑙河,進攻巴伐利亞和奧地利。
卡爾大公從貝勒加德伯爵那里得知,法國的上萊茵集團軍在攻克了多森海姆要塞,并迫使海德堡宣布為不設防城市之后,并沒有繼續向東發動進攻,而是止步于此。然后,借助一份極具誘惑性的外交聲明,惹得南德意志的諸侯們一時“芳心大亂”。
“能不能想辦法制止巴登、符騰堡與其他南部諸侯的外交官前往萊茵河東岸。”卡爾大公對著自己的軍事顧問問道。
貝勒加德伯爵對于這種政治外交上的“過分要求”,直接無視了,而且卡爾大公只是軍事總指揮,并非帝國皇帝,擅自干涉政務,會引發更多更大的麻煩。
最后,貝勒加德伯爵很是無奈的告訴奧地利王子,宣稱安德魯可以從政治、外交、經濟與軍事等各個方面隨意入手,在整體上打壓德意志。而這,就是獨-裁者的優勢所在。
兩年前,當奧地利徹底失去奧屬尼德蘭之際,卡爾大公就痛感帝國的不足,便勸說弗蘭茨二世皇帝和帝國樞密院,希望將共和國-軍隊的“師級”編制與《兵役法》引入奧地利,但遭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