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5月之后,在駐有法國軍隊的伯爾尼,來自瑞士十多個州代表共同宣布:由法國指定的“唯一的不可分割的海爾維第共和國”成立了。
這個共和國分為二十三州,即舊邦聯的十三個邦,加上十個新州。后者是由原有加盟地區與共同監管區組成的。基于新憲法,每個州的法律上不平等和一切等級差別都廢除了。無論城鎮還是農村,每個男性居民,滿二十歲就可取得瑞士公民的資格。
不過,一直流離在邦聯政-府之外的日內瓦州,其代表正式拒絕接受了這一份《海爾維第憲法》,那是本州的公民們經過一系列投票,80%的公民都自愿加入法蘭西共和國。
不久,法蘭西下院的五百人院不顧督政-府的強烈反對,通過議案,接受了日內瓦革-命者加入到法蘭西大家庭。基于此,瑞士新首都定在洛桑的提案被否決,繼而重新設在伯爾尼。
在法國外交特使布魯斯將軍的要求下(準確的說是威脅),代表瑞士東部各州的蘇黎世中立派,最終也不得不接受這個《海爾維第憲法》,繼而派出代表趕赴伯爾尼。
在布魯斯的主持下,蘇黎世中立派與革-命派進行了一系列談判,商討建設新瑞士--海爾維第共和國的各項事宜。
需要說明的,海爾維第人屬于古代高盧部落的一支,他們最早反抗了意大利半島的古羅馬帝國,也取得過階段性的勝利。就連征服者“凱撒大帝”在他的《高盧戰記》中,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山地高盧人(海爾維第人),是一個英勇頑強的戰斗民族。
之所以選擇海爾維第作為瑞士共和國的名號,是巴黎想著拉攏這個山地之國,標榜法國與瑞士原本就是一家人。
就在海爾維第共和國成立之初,法國立刻遵從了之前對瑞士各黨派的承諾,儒爾當將軍率領法國-軍隊的主力就撤離了瑞士,僅留下一支四、五干人的混編旅團,協助革-命者建立共和國,訓練新式軍隊,鎮壓意圖反叛共和國的阿爾卑斯諸州。
只是沒人知道的,剛剛翻越汝拉山脈回到法國境內的儒爾當軍團,就依照總參謀部的命令,分出了六個步兵團(半旅)和八個騎兵中隊,約一萬二干名士兵,組合一個南下縱隊,趕赴東南部的尼斯,增援即將開始“大行動”的意大利軍團。
此刻在維爾茨堡,德意志聯軍的大本營里,卡爾大公與貝勒加德伯爵剛剛聽取了一名奧地利上尉對瑞士戰局的匯報。
3月初,瑞士軍隊遭遇優勢法軍的圍殲,以及持續了數百年的邦聯體系的徹底垮臺,嚴重出乎了美泉宮的基本預判,然而卻在卡爾大公和他的高級智囊團的預料之中。
實際上,如果久經沙場的儒爾當將軍,率領一群如狼似虎的法國士兵,不能在短時間解決掉“老態龍鐘”,且因循守舊的瑞士軍隊,卡爾大公甚至會懷疑這其中存在有什么政治陰謀。
只是卡爾大公難以理解的,是他送給法國-軍隊的一件特別禮物,孔代親王的貴族流亡軍,卻沒能出現在瑞士戰場。
而等到法國-軍隊進駐伯爾尼之后的第三周,儒爾當和他的瑞士軍團主力就離開了這個山地之國,僅留下一個4,5干人的混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