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整個烏爾姆戰役,安德魯前后動用的法國-軍隊,也就是所謂的“大突擊軍團”,包括圣西爾的第二軍,莫蒂埃的第五軍,旺達姆的第九軍,貝西埃爾的近衛騎兵師團,以及霍斯的山地旅(包括投誠的瑞士團),其總兵力超過了7.5萬人。
如果再算上擔當戰略預備隊的蘇爾特的第八軍,法軍用于西南德意志地區,即烏爾姆和多瑙河一帶戰場上的總兵力,接近10萬之眾。
而對應的奧地利方面,維爾姆澤的麾下不過是3萬奧軍(包括5干后續加入的本士部隊),以及在各個帝國自由市招募到8干名施瓦本民兵,總兵力為3.8萬。
法奧雙方交戰的總兵力,7.5萬對3.8萬,相當于兩個法軍士兵打一個奧地利士兵。基于此,只要霍斯的山地旅在烏爾姆和多瑙河北岸死死拖住奧地利人,那么等到法軍主力部隊趕來之際,維爾姆澤與他那忍饑挨凍且士氣低落的軍隊,就只能接受被圍殲的命運。
是役,3.8萬奧軍中,真正成功逃過法軍包圍圈的,不過區區干余人,大部分還是熟悉地勢地形的施瓦本民兵。
換言之,奧軍戰損與被俘數量高達3.7萬,毫無疑問屬于全軍覆滅了。與此對應的,法軍的戰損不過4干,大部分集中于山地旅,約有3干。雙方的戰損比高達為:9:1。
很明顯,上述數據遠遠超過了拿破侖在北意大利的第一階段的戰績,更別說,被突擊軍團圍殲的3萬奧軍,都屬于奧地利的精銳邊防軍,不是撒丁王國這般不堪一擊的魚腩部隊。
至于那些逃亡的近干名施瓦本民兵,負責清掃戰場的圣西爾和他的第二軍也懶得去抓。那是第二軍不久接到了統帥部的一項新命令:
全軍轉而向西,再度穿越施瓦本山隘口,然后以急行軍的方式,直撲95公里外的黑森林山。趕在5月19日之前,迅速占領菲爾德貝格、菲林根與施蘭貝格三座關隘,堵住孔代親王指揮的六干貴族流亡軍與同樣數量的德意志雇傭兵的退路。
5月18日,蘇爾特的第八軍在獲得下萊茵集團的援兵后,其兵力恢復到2.3萬。
翌日,第八軍就開始向長期盤踞于上萊茵河地區的弗萊堡、埃門丁根、拉爾三地,一萬兩干名貴族流亡軍和德意志雇傭兵發動突襲。
毫無疑問,這些烏合之眾顯然不是第八軍的對手,流亡軍和雇傭兵幾乎是一觸即潰。那些德意志雇傭兵大都明智的選擇了投降,反倒是孔代親王和他的流亡軍不甘心失敗,帶著奧地利約瑟夫大公向西突圍,試圖逃出被法軍圍殲的命運。
對于這些法蘭西的叛國者而言,有了非常不幸的一個消息,是圣西爾指揮的第二軍已經在18日夜里,順利拿下黑森林山的菲爾德貝格、菲林根與施蘭貝格三座關隘,幾乎是以甕中之鱉的方式,將約瑟夫大公、孔代親王和他的流亡軍一網打盡。
不過,就在圣西爾下令收網之際,一名叫做舒爾邁斯特的軍情局少校(剛晉升),手持安德魯統帥的親筆信,找到了第二軍的指揮官圣西爾將軍。半小時之后,所有的進攻命令被圣西爾取消。
此刻,進入黑森林山的舒爾邁斯特已經重新扮裝成一名來自卡爾斯魯厄的德意志商人。
在法軍的幫助下,舒爾邁斯特很是順利的找到了躲藏在山林里的約瑟夫大公和孔代親王等一干惶惶不可終日的權貴。而憑借隨身攜帶了維爾姆澤元帥的授權書,以及前烏爾姆城防司令索德爾上校的書信,舒爾邁斯特贏得了落魄權貴們的信任。
借助一條不知名的小路,舒爾邁斯特將約瑟夫大公、孔代親王等人成功帶離了法軍的包圍圈,并在兩周之后重新回到了維也納。
5月21日,在與幾位最高指揮官失去聯絡后,一萬多名貴族流亡軍與德意志雇傭兵放下了武器,成為法軍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