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羅塞心中還有一個沒有說出口的疑問,就是安德魯統帥為何認定那個叫“賽義德”的海盜掮客,是如今生活在符騰堡公國的首都斯圖加特,原名為戴夫-洛雷克的商人。
毫無疑問,這依然是穿越者的福利。在德國留學期間,穿越者曾經博覽群書,看過18與19世紀的各種德意志趣聞,也知道一名來自符騰堡公國的落難水手,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最終成為北非海盜頭目的女婿、海盜掮客與一代巨商的傳奇故事。
其后不久,在德意志間諜舒爾邁斯特的協助下,軍情局也最終確定了戴夫-洛雷克就是“海盜掮客”賽義德。
上述這些,穿越者當然不會說出來,部下們自然也就想不明白。最后在神秘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大家都堅信第一執政是真正的“神之使者”,天選之人。
……
談及基督世界之敵,法國的傳統盟友奧斯曼帝國,也是一個見風使舵,兩面三刀的主兒。
正當法國大革命如火如荼的開始之際,奧斯曼帝國卻在1791年,與法國的死敵奧地利簽訂了《斯維什托夫條約》。翌年,奧斯曼又與世仇俄羅斯簽訂《雅西條約》。
上述舉動,使得反法同盟,尤其是哈布斯堡家族能夠從容不迫的在與土耳其對峙的巴爾干戰場,大量調集奧地利、匈牙利與波西米亞等國的軍隊,加入到顛覆法蘭西共和國的戰爭中。
等到1794年8月后,法國熱月政-府與后來的督政-府基于當下的國際形勢,以及歐洲地緣政治的需要,逐漸恢復了與背信棄義的奧斯曼帝國的關系。
1795年下半年,當安德魯決定將戰爭推進到萊茵河以東,德意志諸侯國腹地的時候,奧斯曼駐巴黎大使信誓旦旦向第二執政勒貝爾保證:一旦法國-軍隊越過萊茵河,未來兩到三個月內,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也將在巴爾干半島的塞爾維亞與羅馬尼亞一帶,向奧地利軍隊發動進攻。
對此,安德魯表達了自己的疑慮,他要求勒貝爾務必提防口是心非的奧斯曼大使,他甚至在督政-府的一次例會上明言,來自伊斯坦布爾的承諾不可信!然而,負責外交事務的第二執政勒貝爾并未放在心上,認為是安德魯在嫉妒自己的外交成果。
然而時至今日,距離法軍跨越萊茵河,進入德意志腹地已經8個多月了,奧斯曼帝國的精銳部隊依然分散于小亞細亞半島一帶。
就在數周前,法國駐伊斯坦布爾大使再度發來信息,宣稱他壓根就看不到奧斯曼軍隊向巴爾干半島集結的跡象。
對于奧斯曼帝國的出爾反爾,早就在安德魯的預料中。事實上,他在要求貝爾蒂埃和總參謀部,擬定對德意志戰略方案的時候,就已經將奧斯曼帝國的“所謂策應的第四戰場”排除在外。
在最初的規劃中,擁有上下萊茵集團的德意志方面軍進攻方向,屬于第一戰場,而意大利半島屬于第二戰場,瑞士就是可能的第三戰場(后被否定),至于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干方向就是對奧的第四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