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安德魯還是借助這一次的重大外交失策,致信給了督政-府的其他三位執政官,直接提名巴泰勒米擔當共和國的外交次長。后者還將在今年12月份,正式成為督政-府的新一任外交部長。
第二執政勒貝爾自知理虧,并沒有反對這項任命,至于康巴塞雷斯與圖里奧兩人,也紛紛表示支持。很快,巴泰勒米的任命毫無懸念的通過了。
然而,奧斯曼的外交風波并未因為勒貝爾的失勢而結束。
一次私下場合里,安德魯在同外交次長巴泰勒米的談話中,他毫不掩飾的對現任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三世的厭惡。
“讓你和你的人為我做出一個判斷,一旦積極推行政治、經濟與軍事改革的塞利姆三世蘇丹被自己的耶尼塞里軍團推翻,而上臺之后的伊斯坦布爾的王室復舊派,能否推動對奧地利與俄羅斯的戰爭?”
這是兩人的私下會晤結束前,安德魯交給巴泰勒米需要解決的一個棘手問題。盡管穿越者依據前世的記憶,已經知道了答案。他更多的只是在考驗巴泰勒米的能力與忠誠度。
在今年12月,當巴泰勒米全面接管外交部之后,安德魯就將在明年開春前后,將第二執政勒貝爾剔除督政-府,并把執政官的數量最終限定在三人,即安德魯自己、共和派的圖里奧,以及中間派的康巴塞雷斯。
為此,安德魯已暗中指示自己的專用“橡皮圖章”,作為議會上院的元老院開始為督政-府的改變,尋找一條條確實可行的法律依據。
在來自軍情局的早期報告中,曾將巴泰勒米描繪成一個君主主義者。這位波旁時期的法國男爵,在擔當共和國駐柏林大使期間,曾經與流亡的保王黨分子私下里有過接觸。
然而,這根本算不上很嚴重的指控。但凡不是帶兵的指揮官與情報武官,安德魯與督政-府對那些身處異國他鄉的外交官的限制并不多,還算是比較寬容。
畢竟,駐外使節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需要接觸方方面面的人,收集各種情況。哪怕對方屬于共和國的敵人。
……
1796年5月中旬,拿破侖和他的意大利軍團用盡全力,依然未能將博厄利元帥指揮的2.5萬奧軍主力留在波河平原和米蘭。
可盡管如此,年輕的勝利者還是把自己的下一步真正行動目標,即攻占曼圖亞要塞的軍事計劃,暫時撤了下去。很快,他轉而向倫巴第的政治首府米蘭進軍。
5月15日,米蘭城的人民,懷著滿腔的熱情,歡呼來自法蘭西的解放者。他們往那些曬黑了面孔的自由戰士身上,不停的拋灑著花朵;他們手指著法軍的穿破了的軍裝和磨破了的鞋,說這些都證明了法軍屢戰屢勝的充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