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烏爾姆戰役中,先知先覺的穿越者一舉殲滅了德意志聯軍的5萬人,其中就包括3萬奧軍精銳,從而迫使卡爾大公在數倍于己的法軍面前,不得不實施難度極高的內線運動作戰。
如果不然,現如今在德意志戰場上的法軍,其總體損失必然會超過15萬,不是現如今的不足5萬人。
在另一時空中,擁有22萬總兵力(包括后期補充)的莫羅軍團與儒爾當軍團,在1796年6月到10月的150多天的戰斗中,戰斗損失與各種非戰斗減員總計達到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上述兩個法屬大軍團,還被卡爾大公指揮的13萬德意志聯軍(不久還調走了維爾姆澤的2萬奧軍),趕出了萊茵河左岸,重新回到1796年德意志戰爭的起點,萊茵蘭地區……
反觀現如今,前后派駐于德意志戰場的30萬法軍中,除去4萬多的少量戰損,以及南調給拿破侖指揮的意大利軍團3萬人,安德魯麾下的法屬德意志方面軍,依然保留23萬的強大軍隊。
如果加上在海爾布隆堡附近,組建中的擁有2萬多兵力的法屬德意志軍團,那么法蘭西及其奴仆國的軍隊將很快恢復到25萬以上。對于殘存的5萬德意志聯軍,形成碾壓之勢。
此刻,奧地利方面已無力向中南德意志戰場派遣更多的援軍,事實上,弗蘭茨二世皇帝甚至還聽從樞密院的建議,想要從卡爾大公麾下再度調走1萬奧軍,南下增援在蒂羅爾修整的博厄利殘部。
好在法屬德意志方面軍18萬大軍的猛烈進攻,讓疲于奔命的卡爾大公不能,也無法執行來自維也納宮廷的糟糕指令。
……
8月5日,當亞歷山大·馮·本肯多夫少校五周內第二次進入這座帝國商業自由城市的時候,他的身份只是一名求和使節。此時此刻,法蘭克福城樓上空飄揚的,已是紅白藍三色的法國旗幟。
從名字上看,知道這位亞歷山大·馮·本肯多夫少校就是某個德意志貴族,準確的說,他是一名生長于圣彼得堡的德意志貴族。本肯多夫的母親尤利亞娜,屬于俄國皇太妃瑪麗亞的數十年“患難與共”的閨蜜與摯友。那是符騰堡公主瑪利亞嫁給俄國皇太子保羅一世時,最貼身的侍女就是本肯多夫的母親。
1793年,本肯多夫就離開圣彼得堡。他先是去了柏林,在普魯士軍中服役,后在比利時與萊茵蘭地區與法軍交戰。
等到1794年法普停戰后,已是上尉軍銜的本肯多夫離開了普魯士軍隊,回到符騰堡公國。
1795年初,本肯多夫在維也納游玩時,意外結識了因癲癇頻繁發作而不得不養病的卡爾大公。兩人一見如故,相交甚歡。
在得知本肯多夫曾經跟隨俄國最著名軍事指揮官,蘇沃洛夫元帥學習過軍事后,卡爾大公隨即邀請與自己同齡的本肯多夫上尉加入奧軍。等到1796年,卡爾大公擔當德意志聯軍總司令的時候,宣布晉升本肯多夫為騎兵少校,并擔當自己的軍事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