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的目標清晰而明確,那就是要促使法國的人口數量,超過英德意大三國的人口合計。這意味著在1800年,擁有4500萬人口的法國,將在越發殘酷的歐洲與世界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如果發表《人口論》的馬爾薩斯牧師生活在法國,安德魯會毫不猶豫的命令巴黎警務部的政治警察,在第一時間里,將這個胡言亂語的家伙關進瘋人院。
歐洲在21世紀的移民災難已充分證實,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尤其是缺乏同根、同源、同種、同信仰的本民族人口,經濟就將停滯發展,國家民眾被嚴重割裂,社會治安更是日趨惡化……
此外,普法戰爭的時候,法國落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那是從19世紀初期開始,法國政治高層受到了《人口論》的錯誤影響,各種不該有的國策,導致法國提前陷入了嚴重的低生育率,以至于在1869年,普法戰爭爆發的時候,其人口數量僅有3687萬人。
而同一時期,即便是剔除了哈布斯堡體系,成立以普魯士為核心的德意志帝國的人口數量,也依然超過了4干萬人。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安德魯已指使康巴塞雷斯起草一部《鼓勵生育法》。簡單來說,就是鼓勵法國父母一生撫養3名兒童,而且生的越多,獎勵的越多!
得益于在德意志與意大利的戰場上,收獲了2億法郎的賠款,督政-府的財政部準備從共和5年的“芽月1日”(很有寓意的一個日子),也就是1797年3月21日開始,向每一位12歲以下孩童,無論男女,依照當地的生活水平不同,每人每月發放1到3法郎不等的現金補助。
毫無疑問,巴黎的補助最高為3法郎;而在旺代等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補助標準僅有每月1法郎。此外,所有城鎮的孩童,其每月補助都不低于1.8法郎。
之所以選擇現金作為直接補助,而非發放消費券、抵扣券什么的,這是來自第一執政的強硬要求。
如今法國人口約為3800萬,12歲以下人口比例為15%,即684萬,依照一位孩童每年平均18法郎(每月1.5法郎)的補助發放標準來計算,就是1.23億法郎。另外,由于持有綠卡的家庭補助減半,預測實際為1.15億法郎。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金額。事實上根本不需要這么多錢。那是因為發放的對象,主要集中于城市的底層與農村家庭。
首先,那些富有者與暴發戶肯定不屑于每月初,趕到當地民政部門排隊2到3小時,只是為了領取這一點錢;
其次,中產家庭的確可以領取補貼。不過孩童父母的名字會被粘貼于補貼領取者的廣告欄中。
這意味著未來1年內,他們都將失去被選舉權,不可能去競選地方議員或國家議員,以及督政-府“政務官”的可能性;至于那些被任命的普通公務員,屬于一般的“事務官”,不在此限制之列;
所以上述幾項,加上少部分不孕者的家庭,全部扣除之后,補貼發放比例會減少15%,每年僅有0.98億法郎。
0.98億法郎,這依然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但安德魯還有辦法來繼續壓縮生育補助的龐大開銷。那就是開啟一個大殺器,罰款!
沒錯,既然國家給予生育者有了獎勵與補助;于此對應的,對于那些有生育能力而拒絕生育的女子,尤其是那些有錢的名媛與交際花,就是要實施各種處罰措施了。
毫無疑問,還是直接罰錢最快,關鍵還能填補政-府的生育基金。簡直就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