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不得不承認,奧軍中將貝勒加德伯爵,是一位比博厄利將軍更年輕,更有激情,且更富有戰略頭腦的將軍。目前,他指揮的奧地利部隊已經在特倫蒂諾集中了5.5萬兵力,如果算上曼圖亞要塞的1.4萬守軍,比我們的5萬兵力,要多出近2萬人。
不過這沒關系,我和我的意大利軍團無需等到旺達姆將軍第九軍趕來支援,依然可以占據北意大利戰場的主動權。
貝勒加德的目標,明確而清晰,就是奉維也納的命令去解曼圖亞之圍,并將我軍逐出北意大利,至少是趕出富饒的波河平原和米蘭。
由于山區不利快速進軍,貝勒加德現正在蒂羅爾,沿狹窄山谷緩慢行進。我的偵查騎兵確信,那位奧地利中將他的四路縱隊平行推進。
其中的兩路在加爾達湖東西兩側,另一路在阿迪杰河地區,第四路沿著威尼西亞平原,自維琴察向維羅納進軍。
奧地利人的四路縱隊總體行軍路線是:聚結于布里西亞—佩斯基耶臘—維羅納一線,然后向曼圖亞攻擊前進……”
盡管安德魯對于拿破侖信心十足,但他還是認可了貝爾蒂埃總參謀長的意見,那就是拿破侖和意大利軍團,針對加爾達湖西面的防御兵力過于薄弱,需要防備奧地利統帥兵行險著。
9月,在蒂羅爾修整了數周的5.5萬奧地利遠征軍,在貝勒加德伯爵指揮下,終于向南,向北意大利方向出動。
依照貝勒加德的計劃,奧軍采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兵分兩路。
其中,以科斯達洛維奇率領2萬人,從加爾達湖西面的河谷南下,進攻布雷西亞和薩諾,目的在于截斷法軍的后勤補給線;
貝勒加德本人將率領3.5萬人,從加爾達湖東面的阿迪杰河河谷南下,為曼圖亞要塞解圍。但在出發當天,貝勒加德忽然又分出5干人,從更東面的阿倫塔河谷南下,繼而威脅法軍的右翼。
事后證明,貝勒加德的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9月下旬,三路奧軍的5.5萬人,幾乎在同一時間向法軍各處防線發動了猛烈進攻。在里沃利,馬塞納前衛軍很快就被奧軍突破,還遭遇到不小的損失。
此刻的拿破侖還在后方布雷西亞與情人約瑟芬幽會,在得知奧軍進攻之后,他急忙騎上馬,趕往馬塞納指揮的前衛軍。
然而在途中,拿破侖收到了一個更壞的消息,防御加爾達湖以西的蘇雷部,遭遇到大量奧軍的襲擊。
不久,作為法軍重要補給點的薩諾已徹底失守。這意味著前線的法軍將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后方的補給。
…….</p>